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22日
综合新闻
02

让亲情关怀直达失足者心灵

——西安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见闻

在今年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专程来到位于蓝田县薛家村附近的西安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通过与干警交谈、与吸毒者谈心,记者感受到这里处处彰显着一种“亲情关怀”的气氛。

同情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西安市强制戒毒所是利用某企业搬迁后的厂房而改建,地方虽不大,但收留戒毒人员达300人左右,是目前我省收留人员最多的戒毒所。从搬来的那天起,按照公安部的规定,西安市戒毒所就开始推行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让戒毒人员在此享受一种亲情式的关怀,使他们从内心与毒品划清界线。

“同情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所长杨军建开门见山地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把戒毒人员当人看。戒毒所在山区,离西安市区约50公里,在这儿上班的干警大多数家在西安,有的还在长安、户县等地。干警每天坐班车来上班,也是很辛苦的。杨所长说,大家辛苦是客观存在,但主观上必须同情戒毒者。在戒毒所,干警将戒毒者称为学员,他们住的地方叫病室。在戒毒所大楼二、三层是强制戒毒区,二层一角还有一个自戒区。强制区内的楼道各有一道铁栅栏防护门,学员不得随意进出,值班的干警就和学员一起住在铁栅栏门里。这正体现了“戒毒也要以学员为本”的关照精神。

荣誉使他们找到了自信

有人说吸毒者不知廉耻,但记者在戒毒所看到,荣誉也是学员需要的,他们在荣誉里找回了自信,这份自信对于戒毒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6月17日下午,在戒毒所采访时,这里正举行乒乓球的决赛。从15日至17日,戒毒所专门举办了学员运动会,设有篮球、羽毛球、拔河、象棋等比赛,要求每个学员都参加。在乒乓球决赛现场,有两名学员打得难分难解,其余学员列队站在两边,鼓掌声、叫好声打破了山沟里的宁静。

杨军建所长说,他们举办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就是要培养学员一种争上游的精神,恢复他们对人生和戒毒的自信心。

自尊是他们远离苦海的希望

“艾滋病人”陈某是在戒毒所度过自己38岁的生日的,管教干警给他过了一个简单生日,并将他放到一个单独清洁的病室,在日常生活上还对他比较照顾。他说他是在戒毒所找到了尊严。把学员当病人看已不是一句口号。在这里,学员享有较好的医疗条件,戒毒所设有3名主治医师和3名护士,他们对每个学员都建立了病历档案,每天坚持三次巡诊。这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是戒毒所干警用耐心和爱心创造的“亲情化管理”氛围,才使得那些失足者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尊严和自信。

文/图 本报记者 阎冬

图为日常进行的拒绝毒品反思教育活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