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28日
综合新闻
02

老人与蝴蝶

——记蝴蝶采集与收藏家雷生辉老人

雷氏金灰蝶新种和雷氏闪蛱蝶新亚种的发现,使他一时成为中外研究昆虫的专家学者关注的人物。《中国蝶类志》在收入这两个新种时,这样记载:“本种以陕西蝴蝶采集家与收藏家雷生辉的姓氏命名,以表彰他几十年来默默无闻的劳动……”

一间20多平方米的斗室,除了可供七八个人容身的一条走道,便是由五六块床板并在一起支成的简易展台。遍布展台的标本盒里,美丽的凤蝶,珍贵的绢蝶,玲珑的灰蝶,羞怯的眼蝶,斑斓的蛱蝶,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翩翩欲飞。让人忍俊不禁,叹为观止。这就是陕西省宁东林业局离休干部雷生辉老人创办的家庭蝴蝶收藏馆。

今年71岁的雷生辉,1949年参军,1955年转业到陕西省林业系统,在秦岭腹地的宁东林区一呆就是48个春秋。1983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上海人陈宝财收藏蝴蝶的消息,对此产生了兴趣。从这一年开始,便把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采集、收藏蝴蝶的事业上。与陈宝财以及其他蝴蝶收藏者不同的是,雷生辉搞了几十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在北京林学院读过两年昆虫学。秦岭又是中国南北方的分水岭,自然环境独特,蝴蝶资源丰富。这些因素,让其他蝴蝶收藏家望尘莫及。

蝴蝶的采集与收藏,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据悉,全球迄今已发现蝴蝶14000多种,其中我国有1300多种,秦岭山区就有300多种。蝴蝶的生存与海拔、经纬度、气候环境和森林资源密切相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蝴蝶采集家与蝴蝶收藏家,必须懂得这些学问。雷生辉的床头时常放着《植物分类学》、《森林昆虫学》,书角都让他翻得卷了起来。对于秦岭蝴蝶的生活习性、寄主、活动的地理环境,他大都能一口说个准。为了采集和摸清秦岭蝴蝶的资源量,他跑遍了秦岭山区的沟沟岔岔。林区多蛇,荨麻之类的毒草,他出门就包上裹腿。防不胜防的是蠓虫、牛虻之类的飞虫,叮到哪儿哪儿就得肿胀几天。在采集陕西新纪录大紫蛱蝶时,他一连几天徒步30多公里,栖在一棵大朴树的树杈上,等待捕捉的时机,蠓虫和牛虻叮得他的颈部、胳膊多处肿得像发面。五、六、七三个月是秦岭山区采集蝴蝶的黄金季节,也是山区气候复杂多变的汛雨期。他外出采集归来,常常不是被大雨淋得像落汤鸡,就是被树枝挂得带了“彩”,或者摔得遍身的泥巴。

雷生辉感到最兴奋的事是每当采集到一个稀有种,或者是发现一个陕西的新纪录,更期望它是一个新种。199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蝶类博士研究生王敏在编写《中国蝶类志》时,找雷生辉选取标本、拍照。雷生辉拿出他珍藏了6年的一个稀有的蝴蝶标本,这是他在秦岭山区的小茨沟采集来的,翻遍了所有他能够见到的资料,都没有发现相似的记载。王敏把这个标本带回后,交由我国昆虫学界的泰斗周尧先生鉴定。周尧先生看了一眼就认出这是一个新种。此后不久,雷生辉便收到周尧先生寄给他的祝贺信,祝贺他在中国蝶类史上所做出的贡献:“这个新种,将以你的姓氏命名为雷氏金灰蝶,并向全球公布。”

冬去春来,一晃20年过去。雷生辉老人采集收藏的蝴蝶标本已达15000多个,12科600多个种类,其中两个被鉴定为新种,5个创造了陕西新纪录,50多个标本被拍照收入《中国蝶类志》,200多个标本被中国昆虫博物馆收藏。爱屋及乌。除了采集收藏蝴蝶标本,雷生辉还收藏世界各国印有蝴蝶图案的邮票350多枚,火花300多枚,剪纸书画作品150多件。为此,中国昆虫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他的家庭蝴蝶收藏馆,现已成为中外昆虫学者研究考察的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来他这里参观、实习

雷生辉说,在有生之年,他还要办两件事,一是出版一本题名为《蝴蝶的故事》的读物,把他搜集到的有关蝴蝶的故事都收进去;二是在他的家乡长安筹建一陕西蝴蝶博物馆,免费让群众参观,目的是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生活。 (纪卓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