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创新始得满园春
细心的读者也许早就发现了,最近《陕西工人报》看点增多,亮点不断,新意频出,变化较大,可以说一种新的风格正在形成,这让人关注她的人为之一振。
栏目增多,版式紧凑 报纸版面栏目设置更趋灵活,如一版的“新闻大看台”“工报时评”;二版上半部是综合新闻,下半部分为“社会法制”、“厂矿区县”、“科教文卫”,还加大了“编读往来”的份量;三版“权益保障”增加了养老、医保等涉及职工具体利益的内容;“职场纵横”直面民生之本,进行职场指导;四版新增政经、国际、文娱、收藏等大众化栏目。版式设计紧凑,版面凝炼整洁,干净利落,以往那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没有了。
策划得当,富于创意近期报纸策划比较成功,尤以“千里铁路纪行”16篇稿件最为突出,从海拔千米的小站青石崖,到地处深山的丁家坝;从东边的潼关,到西端的社棠;从西延铁路的神木站,到安铁分局的万源站,记者行程之长,采访之深,报道之详,在近年省内媒体中恐怕是少有的。这体现了陕工报对普通铁路职工的关注之情,让人感动。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报纸出现的这一系列新变化,是贵报编辑们幕后默默耕耘的结果,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当前媒体的竞争异常激烈,卓而不群的个性和风格是报纸的生存力之所在。为此,笔者给贵报提一些建议:
1、突出“三工”,加强原创新闻的力度。网络给媒体带来诸多便利,大量的资讯可以轻而易举的填补版面,但缺乏新鲜感。应突出本报的“三工”定位,充分调动专职记者和通讯员这两支队伍的积极性,立足“三贴近”,提高自身原创新闻的能力,把“鲜鱼活水”源源不断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形成个性。即使选用诸如新华社等媒体的稿件时,也应侧重与自己办报宗旨相吻合的东西,精心编辑加工,切忌原样照登。
2、注重策划,不断为读者展现新意。报纸已进入“编辑时代”,在采编出版的流程中,编辑位置由事后编稿变为事前策划组稿、事中及时调度、事后编辑配置稿件。故建议编辑部围绕每一阶段的宣传重点或可能“做大”的新闻,及时确定报道方针和编辑意图,“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不断创新意。
3、经营一版,精心打造陕工报品牌。目前一版的某些要闻并不要,小而杂,照片较平淡,缺乏冲击力。其实,二、三版有些稿件经过编辑、包装,完全可以上一版,甚至头条,如二版6.8《房地产、旅游业等深陷失信泥潭》,6.15《55%的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三版5.20《青藏线上的“特种兵”》,6.10《“秦巴茶艺”“渭北技工”将走向全国》等。
4、改进副刊,进一步贴近职工生活。副刊仅《百味人生》下就有10个栏目,加上生活、发现、读书、人物等,可谓斑斓多彩。问题是一版版面设计活泼,而二、三版相比则显单调;另外人物读书栏目,文学、文化色彩浓厚,通俗性稍显不够。
5、挖掘空间,充分利用每一寸版面。建议:1、报头能不能压缩一下,腾出更多空间;2、充分利用内外中缝,去掉幽默笑话,将《信息角》放在这里,也能刊登小广告等;3一版《新闻大看台》改为《要闻速览》或《时讯点击》,将新华社的小时政稿集中一起或许更好些,另外一版可否增设“要目导读”。
6、精编严审,把纰漏减少到最低点。最近报纸出现一些纰漏,5.27二、三版出现标题不同而内容相似的重复报道;6.9一版《不让一个体彩涉案者逍遥法外》中“宝马票”提法不妥;6.17二版两篇报道的人物姓名颠倒。所以编审、校对仍须下大力气,尽一切努力减少纰漏、差错;以维护报纸来之不易的成绩和形象。
7、重视包装,最大限度吸引各类受众。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版加强协调,从内容、版面、栏目、设计、色彩、字形等方面,在包装上作新的尝试,增强阅读欲望。
8、加强发行,让人在第一时间看到报。据说西安能当日看报,而笔者所在的咸阳最早是在第二天下午,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希望加强发行工作,让读者在第一时间看上报纸。 (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