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02日
发现
02

高原上的丰碑——藏王陵

中国西南地区的西藏,自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出现了一个著名的王朝——吐蕃王朝。这个王朝的统治者松赞干布(亦称弃宗弄赞)赞普(即藏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领袖。他先后统一了西藏地区各部,定都拉萨。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创制文字,立法律,定官制和军制,建成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为了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松赞干布于公元641年与唐文成公主联姻,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去求学,邀请汉人掌管其表疏(即公文书信等),派人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等等,促进了汉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649年受唐王朝的封爵为驸马都尉。松赞干布在促进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根据藏文史书《贤哲盛典》、《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等记载,吐蕃王朝时期共有三十五代赞普(藏王)陵,即上二陵、六善陵、中八德陵、下五赞陵、吉祥作代陵、吉祥五德陵、底层一陵。这些赞普和后妃陵亦称之为藏王墓。

现存最大的一组藏王墓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岸,宗山西南,雅隆河畔,现在的西藏自治区穷结县境内木惹山上下。这里附近的地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美,山川秀丽,自然条件很好。因此,在很久以前就是古代藏族的发祥之地,是创业藏王松赞干布的老家。自从定都拉萨之后,这里又成了吐蕃王朝的兴基立业的基地,受到高度的重视。也许除了自然条件之外,松赞干布还有一些怀念家乡故土之情吧,于是就把他的陵墓选择在这里了,其后不少的藏王都葬在这里。

在木惹山上下,现在保存尚可辨认出的藏王陵墓共有九个,占地方圆达3公里。每个陵的形状是一个方形的平顶垒石夯土高丘,还保存了中原地区早期封土“方上”的形式。与《通典》中所记载的“其墓正方,垒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的描写相同。现存九个陵墓的形制大体相同。由于一千多年来长期受到自然风雨的侵蚀,有的陵墓已成了圆形平顶,大小不尽相同,排列也不规则。

根据历史文献和墓志记载,目前能认作墓主人的有:松赞干布、赤德松赞、都松芒布结。除了以上三陵比较可靠认出墓主人之外,这一陵区的其他墓主,据《西藏王统记》等历史文献记载,还有芒松芒赞、姜擦拉木、赤德祖赞、赤松德赞、牟茹、牟尼等。其中牟茹和姜擦拉木因是王子还未正式即位,所以封土的规模较小。根据一些学者调查,陵墓分作东西两行自北而南,基本上按藏王世系排列。西侧的一行是松赞干布、芒松芒赞、都松芒布结、赤松德赞、赤德祖赞;东侧的一行是赤德松赞、牟茹、牟尼和姜擦拉木。

各陵封土高台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都是用土石夯筑,夯土层厚度在10—20厘米之间,也有间以薄石板者,有的还露有木骨的痕迹。工程之艰巨不亚于秦、汉诸陵。

吐蕃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历代藏王曾经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建筑了雄伟的宫殿、寺庙和宏大的陵墓。而今地面建筑大多已不存在,但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每个藏王陵墓中也都殉葬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尤其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藏王陵大都未被盗掘过。是研究吐蕃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