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不花国家一分钱的中国1300所民办高校,将千万之众的民学大军由高中毕业起点培养成大专或本科层次人才,总共创造了4500亿至6000亿元的巨大经济效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无疑是实践“三个代表”的一个成功范例。
领跑中国民办高等教育
西安翻译学院创业创新实录
■背景链接
西安翻译学院的前身于一九八五年起步,一九八七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成立,二〇〇〇年被批准为具有国家学历证书颁发资格的的民办高校。近二十年来,被誉为“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之首的西译,凭借不断创新,与陕西的兄弟民办高校一起,已将陕西营造成为中国民办高教的“硅谷”。
随着民办高教办学层次和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有了与公办高校并行的第二高教阵地
不信邪“一年招一个大大学”
五年以前,你可能不相信中国竟有一所万人规模的民办大学,而且还是在黄土地上;三年以前,你可能不相信中国竟有一所在校生逾两万的民办大学,在规模上足可以同名牌公办大学并驾齐驱。而今天,人们终于目睹并承认了这所在校生达36900人、规模超过绝大多数名牌公办大学的民办大学的客观存在,她就是西安翻译学院。
1998年以来,面临高校连续五年扩招之严峻挑战的西译,竟逐年分别招录了6800、7000、9700、8300、12000和13500名新生,创造了全国绝无仅有的“一年招一个大大学”的六连冠招生奇迹,从而使西译早在1998年就率先步入万人规模民办高校之列,并荣登全国万人著名民办高校之首。2001年超过20000人,2003年更破30000人大关,飚升至36900人。西译的超常规发展和大规模效应有力地诠释了中国民办高校以规模求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行进法则。只有敢于超常规,敢于大规模,才能实现超常规,实现大规模;只有不信邪,才能奠定民办高校迅速壮大的基础。
“用之于学”:不是创新的创新
20年来,先后为7万名莘莘学子辛勤耕耘的西安翻译学院,坦荡荡地走出一条“取之于学,用之于学,不做学商”的奉献之路。她始终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始终以拼搏进取勇攀高峰的顽强意志,示范出中国民办高校滚动发展、自我积累的主流发展模式,从而为全国1300多所民办高校树立了榜样。
“不以营利为目的”关键在于“用之于学”。根据现行政策,民办院校靠学费积累所形成的资产并不属于办学者,因而一些想靠办学挣钱的人,即使有心办学也因资产归属望而却步;还有一些自称为“有识之士”的办学者,极少拿其可观的办学“节余”买地盖楼,生怕陷为国有资产。他们乐于以租赁土地的廉价手段并“借鸡下蛋”地让他人风险盖楼,决不将学费结余转化为校产,从而将运行风险抛给在校的广大学生;有的办学者“开创”依托于学校的各种企业公司,试图将巨额学费节余转化为私有资产。凡此种种,皆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不以营利为目的”和“不得暴利”的宗旨大相径庭。这些人皆为自己或小集团的利益画了一个怪圈,就是将一个庞然大校运行多年的巨额学费结余划成“零”甚至为“负”。相比之下,西译的办学精神何其难能可贵。
“第二希望工程”:民办高教的理念创新
西译创造性地提出,民办高等教育是高考落榜生成才的“第二希望工程”的崭新理念,率先突破了民办高教仅仅实施助学、辅导落榜生通过自学考试获取高等学历以及“教学不育人”的应试格局,代之以崭新的市场人才观和充满活力的民营机制,赋予了民办高教同样肩负造就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刻内涵,开创并繁荣了并行于公办高等教育的第二高教领域,加快了中国民办高教摆脱“从属与补充”地位的历史进程。
实践“三个代表”:民办高教价值论的深刻内涵
西译总结了自身近20年的发展成果和创造价值,并基于中国1300所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以大量详实的数据率先提出“中国民办高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成功范例”的论断:不花国家一分钱的中国1300所民办高校,近20年来将千万之众的民学大军由高中毕业起点培养成大专或本科层次人才。按普通高校生均年培养成本一万元计算,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为国家节约了3000至4000亿元培养成本。加之学费外的0.5万元学生年均消费总额共1500至2000亿元的内需拉动,总共创造了4500至6000亿元的巨大经济效益,无疑是中国当前的一种先进生产力,它传播着先进文化,并与公办高校共同满足着广大人民对于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中国民办高教堪称实践三个代表的成功范例。
西译首次在宏观上用理论阐述了中国民办高教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充分展现了中国民办高教的政治地位和历史作用。
独创“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教育模式”
西译坚持“因人施教”的实事求是精神,一反开放式管理的常规,在实行“全日制、全住校、全封闭、全过程、全方位”的“五全式”准军事化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创造并成功地实践了备受全国教育界关注的“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和“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青睐的西译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教育模式,不仅在全国民办高教领域被广泛使用,而且为众多公办高校接受和采纳。国一模式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和市场结合的问题,这是了不起的大问题,中国的教育史应该为你们大书特书一笔!”西译大胆实践的“全住校全封闭准军事化”严格管理模式,体现了西译办学者对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责任感,西译创造的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教育模式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金色奉献!
自有校园校舍的“陕西现象”和全国潮流
西译于11年前在全国率先买断了大面积自有校园和大规模校舍并举办全日制、全住校成建制高等教育,彻底改变了全国民办高校长期靠租赁校舍举办业余、短训、函授和走读的初级办学格局,带动了陕西乃至全国民办高校风起云涌的圈地盖楼的办学高潮,极大地提升了“陕西军团”和中国民办高教的办学层次和整体实力,有效地构筑了与公办高校并行的第二高教阵地。以西译为首的全国前10所民
殊荣当属创新人办高校的主体硬件条件,甚至全方位地逼近或超越了全国90%的公办高职和60%的公办二本高校。西译的这一领军效应将浓墨重彩地镌刻在中国民办高教发展史上。
不唯学历的创新尝试
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不仅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是一个创举,而且对促进中国民办高教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它仅仅是一种考试,而无法涵盖高等教育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全部内涵,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民办高校的手脚。为了吃一次“不唯学历”的“螃蟹”,2003年10月,西译以巨大的代价对少量一年级新生择优实施了“5年制无学历独立本科翻译研修班”教育,揭开了中国民办高教发展史上又一可圈可点的篇章。殊荣当属创新人
2002年7月13日,西译丁祖诒院长应邀首登北京大学讲坛,实现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在北大期间,丁祖诒不仅受到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他的演讲还引起北大学子的强烈反响。这次历史性的牵手展示了陕西乃至全国民办高校的风采。
2003年7月13日,丁诅诒应邀赴哈佛大学和美国国家教育部访问,并荣获哈佛商学院授予的“杰出管理大师”荣誉称号。
2003年11月,丁祖诒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在与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香港特首董建华等政要的亲密接触中,西译作为中国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责无旁贷地将中国民办高教的成功形象展示在亚洲舞台。
2004年5月,西译在京荣入“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并位居榜首。
2004年6月,大洋彼岸又送来了更多的盛誉。西译被美国50州教育联盟确认为“最值得研究的中国民办大学”,被加拿大皇家独立教育评估委员会推选为“中国大陆最佳民办高校”。
丁祖诒教授还相继被美国加州议会参众两院分别授予“杰出贡献人士”、“杰出人士”和“加州暨蒙特利公园市荣誉市民”等荣誉,被美国50州教育联盟推举为“最受美国高校尊敬的中国民办大学校长”,被英联邦教育联合委员会授予“非英语国家终身教育成就纯金玫瑰花奖”。
继“东方之子”、“亚洲名人”、“华人百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中国民办教育家”等殊荣后,丁祖诒又无可争议地摘取了中国民办高教唯一的终身教育成就奖。
这些年来,丁祖诒的诸多学术论文不仅先后在国际研讨会、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西部论坛和博鳌论坛宣读,还被国内外数十家权威媒体转载。这些论文在为民办教育呐喊、为民办教育维权。章章浸真情,篇篇有创新!
西译,在创新中为中国民办高教领跑!
(组稿 赵利文)
优质生源西译主体质量意识的创新
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十分丰富,软件方面涉及理念、品牌、师资、生源、学历层次、科研、管理、特色、模式、氛围和各种教学效果检测等等;硬件方面涉及校园、校舍、配套、环境、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等等。西译硬件的各项指标几乎皆名列全国民办高校之首,有些主要指标即使与一些公办高校相比也不逊色。
凡办学者无不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第一要素,但力不从心流于形式者却比比皆是。衡量一所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虽因素多多,花架子也可能让人眼花缭乱,但无论如何还是逃脱不了历次国家考试通过率的检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和社会舆论的综合评价。
近三年来,西译凡国家自学考试综合(或外语类)通过率几乎皆以胜出15至20个百分点遥遥领先于同类民办高校;2004届学历文凭考试和计划内统招分别以“毕业获证率”和“专升本”上线率两个逾40%的高通过率,双摘西安地区民办高校桂冠;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屡屡折桂;西译近5年来参加本科段国家考试的人数之多,通过率之高更是令人叹服。
在国家权威部门1996年在南方三资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所作的工作能力专项抽样调查中,西译毕业生名列第一。西译连续16年高达98%的就业率和诸多跨国公司高薪聘用西译毕业生早已闻名遐迩。
究其原因,西译早在五年前就开始着手将三年制自考专科大面积向四年制自考本科转化,一批又一批本科层次人力资源无疑占领了民办高教的人才高地。更为重要的是,西译早在五年前就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优质生源的战略性变革,她一反民办高校对自考生源打着“宽进严出”招牌实则“来者不拒”的招生惯例,破天荒地将自考生报考西译的标准基本定在各省高考专科分数线上,公开与公办专科分享生源。无疑,这一举措是以减少生源数量牺牲巨大经济效益为沉重代价的。
不仅对计划外自考生如此,即使对计划内统招生同样坚持了“仅录第一志愿”和“不降分补录”的优质生源战略。西译1000名指标的首届专科高职仅录了478名第一志愿,宁愿完不成任务也决不降分补录。在后三届计划内统招录取中,面对各省几乎皆以十倍于西译投放指标的第一志愿报考率,西译公开发布仅录第一志愿的通告,这一举措也使西译名声大振。
在2003年招生中,在诸多民办高校纷纷降低办学层次,热衷于预科教育甚至初中教育时,西译却果断地停招已办学十年的计划外预科,致力于发展本科教育。
一石激起千重浪,西译不遗余力地发展优质生源不仅极大地优化了校园的人文氛围,降低了管理难度,还整体增强了民办高教欲与公办试比高的雄心壮志,提高了中国民办高教的地位。 (大风)
盛誉来自大洋彼岸
2004年6月5日下午,连绵阴雨骤然停止。翠华山郁郁葱葱,西安翻译学院校园怡然清新。三万余名朝气蓬勃的西译学子脸上都洋溢着喜庆色彩。学院刚落成的新图书馆二楼多功能会议室内高朋满座,掌声热烈。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教授暨西安翻译学院国际荣誉颁奖盛典正在这里举行。
出席盛典的各界人士有前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金永健,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张伟超等。
下午3点,颁奖盛典正式开始。为了进一步了解西译办学的艰辛与辉煌,工作人员向来宾播放了《西译经典回放》。尔后,金永健宣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授予丁祖诒的“美国加州荣誉州民”、“美国加州杰出贡献人士”、“美国加州杰出人士”、“蒙特利公园市荣誉市民”等四项奖项。接着,张伟超为丁祖诒颁发了“美国五十州高等教育联盟”授予的两项荣誉证书:“中国最值得研究的民办大学”和“最受美国高等院校尊敬的中国民办大学校长”。
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任小萍为丁祖诒颁发了英联邦高等教育联合委员会授予的“非英语国家终身教育成就奖”和象征英联邦皇室荣誉的纯金玫瑰国花。
一位学生代表的发言使会场气氛再掀高潮。他代表36900名西译学子对院长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正如这位学生代表所言,丁祖诒的奉献不仅仅在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有志青年,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也融入到了民办教育事业中,他不仅仅教育西译人怎样学习,更教会了西译学子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像他一样在面对成功与挫败时永远面带微笑。
丁祖诒在致辞时说:“身居太乙天都,驰骋华夏沃野的中国规模最大的民办大学——西安翻译学院的近4万名师生,沐浴着来自大洋彼岸八项金光闪闪的深深祝福,迎来了传递佳音的尊贵使者,奏响了人类共同情注教育、共同构筑文明与进步、共同期盼和平与幸福的神圣乐章!伴随着我们伟大祖国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擂擂战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迎来了自两千多年前孔子兴私学以来的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他还表示:“让我们共同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为人类共同的和平与进步奏出更加华丽的乐章”。他还欣然接受美国加州议会对他的盛情邀请,将在最美好的时刻,到大洋彼岸参加另一次在美国本土举行的荣誉颁授盛典。
在颁奖过程中,著名青年艺术家石娜娜以及青年歌唱家任勇分别献上的美妙的琴声和嘹亮的歌声,为此次盛典又添上精彩的一笔。
陕西省的一些领导也登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在祝贺西译获得国际荣誉的同时,也勉励大家戒骄戒躁,让今天的成绩成为新的起点,继续提高办学层次,继续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人民的方向,为中国的民学谱写新的辉煌,早日将西译建成东方的哈佛。
咨询电话:029—85891139 8589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