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抓好技术培训 开展职业介绍 跨省劳务输出
宝鸡市总工会再就业工作闯出新路子
本报讯 宝鸡市总工会在开展再就业工作中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近年来通过各级工会使7483名失业人员获得新的就业机会。仅去年一年在全市工会系统帮助下实现再就业的人员达1663人。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宝鸡市近年陆续有7万多名职工下岗失业。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宝鸡市总工会从1998年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发动各级工会组织在摸清下岗职工底子、建立失业人员资料库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活动。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宝鸡市总工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并在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和凤翔县工人俱乐部设立了分校。培训学校挂牌成立6年来,市总直接举办的计算机、电器修理、烹饪裁剪、市场营销、家政服务、会计等培训班,共计免费培训下岗工3450名。凤翔分校培训的159名下岗职工和社会待业青年,全部在本县、市及广州等地安置就业。
为了使再就业工作信息灵、方法对、效果好,宝鸡市总还通过建立职介所和举办下岗人员再就业劳务洽谈会等方式,不断拓宽、延伸实现再就业的各种渠道。从1999年起,市总工会在市工人文化宫内提供近1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成立了“宝鸡市总工会下岗职工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后来成立的市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也兼做这一方面的工作。近年市总通过“职介中心”精心组织,先后出资在文化宫举办了八届劳务洽谈会,免费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机会。据统计,这八届洽谈会吸引来471个用人单位参加招聘,2万多名应聘的下岗人员中有5145人得到安置。
闯出陕西发展和拓展外向型再就业途径,是宝鸡市总抓再就业工作的一大特色。今年初,市总主席齐桢前往有着广阔用工市场和就业环境的福建省泉州市考察,又通过两市工会组织的多次信息交流、友好协商,及时邀请泉州市总副主席张惠评来宝鸡,促成两市签定了“就业和再就业友好城市工会”合作协议,跨省架起一座由工会组织牵头的劳务供需再就业之桥。在具体实施中,泉州市总工会通过对企业进行严格考察、核实,选定了用工单位;宝鸡市总工会出资5万元,采取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路费的方式,免费送百余名下岗、失业职工和特困职工子女赴泉州务工。3月18日,153名宝鸡务工人员抵达泉州。在泉州市总的安排下,当地两个企业全部接收、安置了宝鸡市总首批选送的首批外出务工人员。
此后宝鸡市总经多方联系,又给广东宝威公司、浙江平湖橡胶厂、江苏泰兴制衣厂等外省市输出下岗失业及困难职工子弟劳务人员236名,为跨省区搞好下岗人员再就业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本报记者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