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扇收藏
□文/王家年
成扇宋元时少见,明初才渐多流行。初仅写字,后才加画。史称,一柄空白成扇,唐寅在反面画一枝桃花,张灵在桃花下添画半身美女,祝允明在正面狂草一番,也许写的是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诗,时卖20两银子。
历史至20世纪30年代,藏扇之风大盛。据时人称:每到端阳节至立秋后为使用扇子季节。士人讲究每日换一柄而不重样,一般藏扇约百把以上,遇到同好,交换欣赏评品高低,所以,玩扇子当时很时髦。吴湖帆众多藏扇中,包括翁同龢、洪钧、陆润痒、刘春霖、石韫玉等在内的状元扇,多达72柄。
成扇体积小,便于收藏、携带;正反两面,一字一画,既能观字,又能赏画;加之,不少扇骨都有精美雕刻。成扇虽有诸多优点,然常开常拢易损,故传世精品成扇不多,品相完好的明清成扇尤少。如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精品成扇,也许就是明宣宗朱瞻基所绘的《松下读书图》。
成扇破损后,拆下扇骨,正反字画可裱成两张扇面。单张扇面,可放入红木小镜框内悬挂;多张扇面,裱成扇册保存,以推蓬式为宜。扇面还可裱成立轴,上下两张折扇,中间夹一张团扇,两张画一张字或两张字一张画,均可。当然,扇面并非都要待到成扇破损后制作,传世的绝大多数扇面,都是作为有别手卷、立轴、册页、成扇式样单独制成。扇面上宽下窄,呈半圆环形,画家构图立意必须在如此特定形状下,表现出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晚清小万柳堂主人廉泉所藏明清扇面240幅,风格迥异,题材多样,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给人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扇面中另有图形如月圆形、腰圆形、或六角形状,统称团扇面,也称纨扇面。团扇比折扇出现为早,宋元都有,明时很少,清代道光间又多了起来。总的说来,道光前团扇面很少,团扇更少。团扇面质料,虽大多为绢制,也有罗制者,杜牧有“轻罗小扇扑流萤”句。一般绢为生丝织成的平纹织物,质地挺爽,而罗用合股丝组织组成,质地较薄,手感滑爽,花纹雅致,兼又透气。而今要想觅一柄成扇或团扇珍藏确非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