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腐败的三道“防火墙”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最难的。今年2月,中组部对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辽宁省宽甸县原县委书记商殿举、安徽省蒙城县原县委书记孙孔文、海南省工商局原局长马招德等4名领导干部受贿“卖官”案件进行了通报。其中,李铁成担任靖宇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大肆受贿“卖官”,独揽人事大权,普通干部提升副科级要送,副职晋升正职要送,推荐副处级要送,乡镇干部回城要送,想要受到表扬、表彰、奖励也要送,创下了“百分之百腐败的奇迹”;商殿举在担任宽甸县委书记期间,52次非法受36人贿赂、涉及28个部门36位负责人。孙孔文和马招德,“卖官”的数量不多,但是涉案金额不小。
这四人,前三个是在当地一手遮天的“县太爷”,后一个是省以下垂管单位的法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一把手”,求其办事的人自然就多,而他们也真能一言九鼎,把事办成。现在,这4名贪官都成了阶下囚,身败名裂,但是他们曾经治下的三个县、一个工商系统的政治气候怎么样了呢?对此,笔者不能妄加猜测,但是担忧,交通厅长前腐后继,河南更是三任厅长三任腐败的前车之鉴值得警醒呀!贪官在一个地方或者一个系统犹如割不完的韭菜,原因何在?关键就是阻止腐败的三道“防火墙”没有建立起来。
一是制度和体制上要对权力构成监督。仅以一个县为例,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五大班子”齐全,还有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县委常委和其他领导干部,为什么县委书记就能独揽大权?毫无疑问,其他的班子和人都“软”,不敢监督甚至不想监督。但是,毛病出在了下面,病因却在上边,即上边能否为下面的监督撑腰。平日里,上级领导到下面视察,只与“一把手”打交道,由他自始至终陪同,其他干部势必产生县委书记“根子硬”的错觉,认为监督不得也不能监督。
二是物质上让贪官受到刑事追究,同时也应该让他倾家荡产。贪官最大的特点就是贪财。倘若坐几年牢就出去或者被判死刑,而不让他们倾家荡产,那么就使他们有一种“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庆幸感。中国历朝历代,惩治贪官污吏都有抄没家产和流放一条,人们说那是酷刑,不讲人道。但是,这种重典的好处在于,真能起到杀一儆百的功效。所以,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加大罚金的处罚,由其整个家庭的财产来承担,而不是光是没收贪官个人财产,应该是让贪官痛悔不已的一件事情。目前,刑事责任的追究比较到位,但财产追缴方面还不足以让贪官彻底害怕。
三是精神上不能羡慕贪官。商殿举刚刚当上宽甸县委书记的时候,提出了“全方位开放、全社会招商”的口号,在干部大会上公开说:“不要动不动就查‘小姐’,她们有啥不好?引来了外商,留住了外资。”这话,当时被当地干部普遍认为新来的书记“有才华”。如今,商殿举倒了,但是他留下的余孽依然还在毒害着人民。据《辽沈晚报》报道,宽甸的上百家旅店几乎家家“养小姐”,来了客人根本不登记,只要给钱就行;歌厅、洗头房、洗浴中心,更是直言不讳“玩‘小姐’吗?”另据报道,商殿举的多个情妇,有的就是在上述场所结识的。宽甸的经济并不发达,但是当地人普遍认为当官、发财和找“小姐”是值得羡慕的。有了这种“文化氛围”,也就难以保证官员不前腐后继。
这是三道“防火墙”。这三道“防火墙”筑起之后,反腐败的力度自然就加大了一步。 (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