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被“车钩”钩着走
——记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标兵阎永亮
郑州铁路局技改委员会专家对多功能“车钩调整器”鉴定后认为:这项发明对铁路调车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有大力推广的价值,填补了全铁路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然而,在这项荣获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奖的背后,谁又能知晓它的发明者西安铁路分局西安职工学校青年教师阎永亮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呢?!
阎永亮原是西安东站一名调车长,2002年调入西安职工学校当上了一名教师。在车站当调车长时有两件事让他刻骨铭心,成为他后来进行发明创造的原动力。一件是,一位调车长在连挂车辆时,违章作业用脚蹬调整钩位,结果右脚五个指头全被压断。第二件是,他的同事在调速钩位时,趁无人监督之机也准备用脚蹬车辆钩头,恰好被他撞个正着,他眼前仿佛又闪现那位调车长发生悲剧的那一瞬间。于是一股无名火窜上他的心头,大声呵斥那位同事。同事一听就炸了窝:“钩头拉不正,手又搬不动,重新连挂又浪费时间,你说这活怎么干?咱们又实行计件工资,这样下去一月能挣几个奖金?你有本事发明一样新东西来代替哥们的脚!”
就这样,他给自己锁定了“目标”。
过去他每个星期都要回家看望父母亲,现在他几乎几个月都不回家,父母亲怨他忘了根本;过去家务活他和妻子共同承担,现在家务活全推给白天上班晚上还要上夜大的妻子,妻子怨他不务正业。让他至今提起还感到内疚的是: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妻子给他打电话说天下雪了她晚上上完课再回来,让他把一年级的女儿放学后接回家,可当女儿一个雪人似的、两个小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哭成泪人一般的站在自己跟前时才意识到误了妻子叮咛的大事,于是他一把把女儿搂到怀里,握着女儿冰冷的小手在自己脸上一边打一边说:“爸爸坏,爸爸不是个好爸爸……”在研制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费用,他几乎把自己的工资和奖金都贴进去了,有时妻子过问他的收入,他只好以同事借用为由来搪塞妻子……
就这样,图纸先后经过多次的修改,样品经过十几次的技术改造,一个被他命名为多功能“车钩调整器”终于初步设计成功。为了保证性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他带上自己的“心肝宝贝”白天到现场试验,晚上回到家里设计改进方案,经过近百次的试验、改进,现场使用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进行车辆连挂作业时,使用“车钩调整器”可将每连挂一次对头钩(所谓对头钩是指连挂两车辆之间的钩头处于关闭伏态)所需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用时108秒缩短到36秒,这样编一趟车列如有3个对头钩就可以压缩216秒。
(冯小安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