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12日
头版
01

挤压小偷生存空间

西安之所以小偷较多,与西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这里有小偷赖以生存的空间。

西安是文化旅游城市,外来人口多,客流量大,加之西安是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道,是钱流、物流、人流的交汇之处,小偷比较容易偷到钱。

西安部分民众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眼看小偷偷别人的东西,禁若寒蝉,致使小偷胆子越来越大,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大胆行窃。好多小偷被抓住以后,当事人只想自己财物没受损失就行,就让小偷走人,极少有人将小偷扭送到公安局。由于邪气压倒了正气,出现了好人怕坏人的局面,这是西安小偷猖獗,肆意行窃的根本原因。

西安交通拥挤、公交车上人满为患,为小偷行窃创造了最好的外部条件。由于交通状况差,西安人早就形成了上车你争我抢的习惯,有时明知没有座位照样争先恐后,没有形成排队上车的习惯,为小偷行窃开了方便之门。看看周边城市,由于上车人数不多,车上坐的人也稀稀拉拉,小偷根本没有作案的条件,小偷就相当少。

西安人习惯以貌取人,以衣着长相气质作为判断好人坏人的标准,衣着差,长相恶的是坏人,严加防范,而对妇女、小孩、老人,特别是抱小孩的妇女、干部学生相的人,就认为是好人而疏于防范。时代在发展,小偷们已不再像80年代以标新立异的发型服饰来标榜自己是异类,而早已融入到“好人”的队伍里,西安人没有这样的洞察力,还以老标准来防范坏人,尽管自我防范意识很强,但钱物照样屡屡被窃。

以前为防扒窃,搞群防群治,在商店、东大街等繁华地段有老头老太婆手执旗帜,胳膊戴印有治安员的红袖章,在人群中巡视,发现小偷,老大妈就奋不顾身冲过去抓住小偷就不放,在群众的帮助下,小偷被押送到派出所,这种做法让小偷闻风丧胆,很难有机会得手。群众被偷的机会要少得多,可惜的是不知什么原因,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被废弃了。

西安正在向国际化的旅游城市迈进,西安的社会秩序和投资环境是西安走向世界的一大障碍。小偷的肆意妄行极大的损害了游客的利益,败坏了文明古城西安的国际形象和社会声誉。一个城市如果连小小的小偷问题都解决不了,不能给市民一个安宁的社会环境,何以能走向世界? (完)

本报记者 宫玺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