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源之书
□王其
读书,当读本源之书。
何谓本源之书?顾名思义,文化的根本、根源之经典书。在此无须多作解释,不妨试举几例加以说明。比如,你读这诗那词,不如先读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又如,你读这随笔那散文,不如先读先秦诸子、唐宋八家或《古文观止》;还如,你读这短篇那长篇,不如先读读中国古典四大小说、《聊斋志异》或《今古奇观》;再如,你读这家世那传记,不如先读读司马迁的30世家70列传。诸如此类,等等。
读书重要,读本源之书尤为重要。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过一句名言:“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以读书而言,这更是经验之谈。眼下,图书市场上关于许多作家的文学评论集子,汗牛充栋;文坛上以文学巨匠文学大师命名的文学奖项,星光闪烁。但,你在读关于某某作家的评论集子时,你是否已读了那位作家自身的作品?又如,你在读鲁迅或茅盾文学奖作品时,你是否已读了鲁迅或茅盾本人的著作呢?笔者之所以近乎固执地崇尚阅读本源之书,旨在阅读经典。
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鄙人尝谓古今书籍,浩如烟海,而本根之书,不过数十种。”曾氏所推崇的“本根之书”,即经、史、子、集,细说就是《十三经》、《廿四史》、《通鉴》、《十子》、《文选》、《三百家》及唐宋以来专集数十家。他感慨:“本根之书,犹山干龙也(意为山之山脉),编集者犹枝龙护砂也(指山之支脉)。”叔本华在《读书论》中也有类似看法:“你要常读书,读古人的原书,今人论述他的话,没有多大意义。”黄侃推崇的“八部”,指的是《毛诗》(即《诗经》)、《左传》、《周礼》、《说文》、《广韵》、《史记》、《汉书》、《文选》等八部经典。
读本源之书,其阅读效果益在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然后,你再读现代人写的书,会渐入妙不可言举重若轻的佳境。试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