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好正是扬帆时
——记开拓奋进的平利公路段
偏僻、闭塞、落后,这是地处大巴山深处的平利县公路段外部环境的真实写照。管理混乱、债台高筑、职工发不出工资、人心涣散,这是该段内部管理的沉痛现状。大巴山沉默无语,它说不出话来,这样的“病痛”由来已久。谁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呢?
受命于危难之际
平利县公路段担负着S308和S207两条省道的养护任务,养护全程77.2公里,全段职工200余人。单位不大,但债台高垒,欠外债200余万元;职工人数不多,但超编高达三分之一;任务最不高,但年年完不成任务。道路时有不畅;单位名气不大,但创造了100多名职工集体上访的“惊世之举”,造成工作极其被动。
面对这样的现状,安康市公路局领导果断决定,重组平利公路段领导班子。刘紫红走马上任,出任段长。时间是2002年3月。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说。他朴实的就象个农民。这位有着21年军龄的正营级军转民干部,只是感到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上任之初,他内心深处的思想斗争也是十分激烈的。面对这样一个负债220万元,拖欠半年职工工资管理混乱的烂摊子,要想让它“起死回生”谈何容易!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军人的作风就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刘紫红经过冷静思索,与段上的领导班子一起,认真摸排情况,细致分析存在问题,找出问题症结。
很快,底子清了,情况明了,思路出来了。他成竹在胸,干净利落地“砍”出了“三板斧”。
把人心收回来
管理混乱,失信于民,积怨甚深,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人心像一盘散沙。刘紫红与段上的其他领导,决定首先从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着手,多方筹措资金125万元,一次性补发了拖欠职工半年之久的工资,使职工喜出望外,看到了希望,一度焕散的职工被重新凝聚在了一起。接着又筹措资金,改善伙食条件,创办职工之家,改善职工的文化生活条件。2002年春节,段上拿出5万元,给每位职工做了一套西服;2003年春节,段上又拿出20万元,给每位职工发了2000元奖金。职工们打心眼里服了,有位老职工说:“跟着新班子干,有奔头啦!”
向管理要效益
他们坚持强化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制订出50岁以上的老职工退休,实行定薪+计件工资制,推行以定员定编定岗为基本内容的“三定”,按每公里1人的标准,一次性核定基数,并明确责任,界定职责。彻底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被动局面。从根本改变管理混乱的状况,段领导班子积极上手强化职工队伍的管理,明确提出了创建三个优质道班,养护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重塑平利公路段的形象。通过采取优化管理,挖掘潜力,人心思变,从而使平利段管辖内的安平路308省道、岚镇路207省道等两条省道共74公里的线路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在他们的精心养护下,道路畅通无阻。随之而来的是全段落后面貌焕然一新。
段上所辖所有道班与全段一样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他们当中,土条子道班是典型的代表,“山下开桃花,山上飞雪花,开门雪打头,主食洋芋砣”是他们条件艰苦恶劣真实的写照。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们硬是拚着一股劲,以忘我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省道的安全畅通。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冲河女子养护队,队长杜耀珍团结带领仅有8个人、平均年龄32岁的年轻养护队,日夜奋战在10多公里省道的养护现场上,一丝不苟地呵护着线路的安全与畅通,他们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10多公里的线路养护重任。她们过着白天看汽车,晚上数星星的难以忍受的寂寞生活,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这个全市唯一的女子养护队,换来了一个个殊荣——2003年被市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巾帼文明示范岗”;2001年2月份被省公路局命名为“先进文明道班”。所辖的锦贵道班也不甘落后,他们用汗水换来了由省交通厅命名的“精神文明号”荣誉。
闯市场,走出一片艳阳天
内强管理,外闯市场,提升效益,稳步发展,这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为寻求自我生存发展之路,深谙以质量求生存的平利公路段,靠“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质量理念使自己的质量品牌声名远播,正是依靠这样良好的质量信誉,2002年,他们一举夺得因遭受百年不遇的罕见洪水而冲毁的210国道宁陕段的重建恢复工程。作为一段之长的刘紫红,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率领全段55名精兵强将,亲临现场,与职工一起摸爬滚打,吃在工地,睡在工地,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战,高质量地完成了500万元工程的建设任务,深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由于他们坚持长年外闯市场,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举还清了原来段上所欠的220多万元的债务,并深化内部挖潜,节约各种支出100余万元。“无帐一身轻”,轻装上阵的平利公路段人,从此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效益稳步上升。在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段上又挤出资金修缮段上的陈旧房屋,修建了职工住宅,并为每一个道班安装了热水器、电话等,大幅度改善了全段13个道班的职工办公条件和居住条件。
风好正是扬帆时。富有开拓拼搏精神的平利公路段人,在段长刘紫红的带领下,用他们的辛勤耕耘,纷至沓来的荣誉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2002年被平利县交通局授予了“水毁修复先进”称号。当记者结束采访时,在心里默默地期待着,并衷心祝愿平利公路段这艘时代航船,乘着改革的东风,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戴小平 唐登林 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