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城市“苦力”
“苦力”——一个曾经遥远的词汇,如今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就有着一群昼伏夜出的水泥装卸工,他们微笑着用这个词自我定义。他们属于夜色。
每当夜幕降临,一群群农民工三五成组地来到西安未央收费站附近公路边上,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他们或坐或卧,眼睛紧紧盯着从北面驶来的一辆辆货车,一旦有装载水泥的车停下,“苦力”们便一拥而上,爬上后厢,动作慢的人,只能等待下一个机会。至于价钱根本不用商量——卸一吨水泥赚2.5元,“不可能多给了,除非下雨或者去外地才能加点钱”。
从傍晚到黎明,在未央收费站到张家堡丁字口沿路至少有300多农民工等待着卸水泥。
西安市内工地以及咸阳、宝鸡、乃至陕南等地所需的水泥、大部分由西安北部郊县的水泥厂供应,而西铜公路未央站是从北郊进入西安的惟一通道,夜幕而至,运送水泥的各种车辆都经此进入西安。在此等待的农民工,大都来自富平、三原、泾阳,也有不少是甘肃的。
来自三原县的宋梁善年近50,大概算是这些“苦力”中年龄较大的了。傍晚,他拎着一个布包,手持铁钩和同村的两个年轻人已在未央路边候着了,布包里装的是他们称为“水泥衫”的工作服,干活时换上,等活时就成了卧垫,记者跟随他们和一辆装载水泥的货车一直到红庙坡,目睹了卸水泥的全过程。13吨的一车水泥,三个人一口气在半个小时就搞定。30出头的孟国荣和宋梁善是同乡,他告诉记者:“现如今农村地少人多,家里种的庄稼够吃了,要是卖嘛,又卖不上个价,手头缺零花钱,孩子上学也需钱,离家不算远,干这行靠力气,又不担心拿不到钱。”干一趟活每人就10多元的报酬,卸完货后,“苦力”们马上跟着空车再回到未央站继续等活。
宋梁善说:“一夜下来,年轻力壮运气不太差的,基本都能赚到20至30元钱,当然也有‘不幸的人’整夜一无所获。”
匍匐在疾驶的货车上,是让他们每夜最为担心而恐惧的一件事,不小心就会被颠下来。夏日还好忍受,要是在严冬,许多人的手脚都被冻僵了,那就更加危险。在这些“苦力”中已发生过多起摔伤甚至死亡的事件。
与未央收费站相隔不远的千户村,是这些“苦力大军”们歇脚的地方,村上的当地人开的一元店是专门为这群“苦力大军”服务的,对这些“苦力”们来说已知足了。
辛苦、脏、被人们歧视,他们并不在意,他们惟一担心的是,自己的力气卖不出去,工作越累、越苦,他们越能给家庭的明天种下希望。
本报记者郭玉军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