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26日
政经·国际
04

“以军强国”追求大国地位

印度《亚洲时代报》近日在头版显著位置披露,印度已批准了一项与意大利“范安科纳”公司的合同,要求后者为印度国产航母“蓝天卫士”号提供舰型设计和推进系统等的技术服务。合同总金额达4000万美元。这是国大党政府上台后批准的第一项军购合同。印度媒体普遍认为,印度启动国产航母建造计划,表明印度以军事为后盾,跻身一流大国之列的国家战略,并未随政府的变更而改变。

建造新型航母只是印度加速国防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印度锐意扩充军力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几年的步伐最为急速。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印度在军事领域接连有“惊人之举”:国大党政府将国防预算总额提高到7700亿卢比(约合168亿美元),与上一财政年度的实际军费开支相比,增幅达27.69%,为历年之最;陆军日前公布“冷启动”新作战理论——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完成部队的动员、集结和部署,并在第一时间内对敌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陆海空三军都获得大笔预算,大小军购项目达数百个;着手建造全国性导弹防御系统……这一连串的举措,说明印度“以军强国”的战略正在加强。

印度的政治领袖和战略精英深信,印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独特而悠久的文明远播亚洲许多国家……印度拥有成为大国的必备条件,并注定会成为世界上第三或第四位的大国,印度未来的国际地位将与中国、美国等大国相提并论。早在独立之前,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就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展望了印度未来的大国地位。

许多资深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刚刚庆祝独立57周年的印度来说,虽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印度始终致力于称雄南亚、控制印度洋,但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才是它国家战略的终极目标。尼赫鲁时期,印度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主要表现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从印度积极倡导不结盟运动不难看出,尼赫鲁更注重树立道义上的大国形象。此后,依靠军事实力取得大国地位的观念,逐渐成为印度对外战略的主流思想。印度始终认为,外交必须以军事为后盾,军事必须以外交为补充,军事力量不仅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国家外交最可靠的王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战略思想,得到了印度智囊机构、军界、学术界和新闻界的广泛支持,在新兴中产阶级中也有大批支持者。印度“导弹之父”、总统卡拉姆,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直截了当地指出:“弱小并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军事上)必须强大”。 (钱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