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03日
发现
02

人体的疲劳源自大脑而非肌肉

南非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疲劳源自大脑而非肌肉本身。但它仍旧会对运动员的表现有严重影响。这一发现有可能会被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症等顽症。

疲劳被看作是劳累过度的肌肉停止正常功能的结果

疲劳原因众说纷纭

人们工作或运动到一定的时候都会出现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叫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经过休息疲劳消失,工作能力又重新得到恢复。传统上,疲劳被看作是劳累过度的肌肉停止正常功能的结果。对于疲劳产生的原因,过去科学家主要有三种解释。

能源物质的耗竭学说:肌肉活动到疲劳时,能源物质(如糖元、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等)的含量下降。因此有人提出疲劳是由于这些物质的耗竭而引起。疲劳物质的蓄积学说:肌肉或血液中有些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随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因此有人提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肌肉收缩时物质代谢产物的堆积所致。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失调学说:运动中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机体体液PH值下降,PH值下降到一定数值时,细胞内外的水分,离子的浓度就会发生变化,人体就不能继续从事运动。因此有人认为疲劳是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失调所致。

然而,上述几种说法,虽然都有一定的依据,但科学家仍有不同看法。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我们的大脑才是长时间工作或运动后感觉疲劳的原因。科学家的观点是大脑的“介入”是为了肌肉不容易受到损伤。

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保拉·罗布森—安斯丽教授和她的同事最新的研究发现,一种叫白细胞介素—6(IL—6)的人体信号分子在提醒大脑何时降低运动速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长时间运动后血液中IL—6含量要比正常时高60至100倍,即使给健康人注射IL—6,他们也产生疲劳感。

为了验证IL—6是否影响运动员的表现,罗布森一安斯丽对7名高水平的赛跑运动员进行了实验,分别给他们注射了IL—6和安慰剂,然后记录他们跑10公里后所用的时间。一周后,实验内容翻转过来。研究小组发现,注射安慰剂的几名运动员平均比平常快了近1分钟,而原来他们跑完10公里的时间大约是41分钟,尽管只有1分钟的差距,但对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罗布森一安斯丽教授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加拿大《应用生理学杂志》上。

罗布森一安斯丽对这项研究尤其感兴趣,因为她自己的运动生涯便部分由于患了一种被称为“表现低下综合症”的疾病而不得不提前结束。罗布森·安斯丽回忆说:“忽然间感到跑5公里的路程,第二天就感觉自己跑了一个马拉松一样。”她希望自己的研究对研究慢性疲劳症有帮助。

(杨孝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