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我省美工委老同志兴学助学二三事
1
在众多的兴学助学的老同志中,子长县关工委顾问谢绍旺是一位突出的代表,他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的侄儿,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为了筹资,他不光在本县各单位进行苦口婆心的宣传工作,又先后同全国8个省市、44个单位的400多位“老延安”联系,在他们的支持下,筹集资金62.47万元,为革命先烈谢子长的家乡建起了一座崭新的“谢子长希望小学”。
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老红军刘克东,已84岁的他不仅长期资助蓝田县九间房乡的6名因困难而失学的儿童,而且为他固定联络的仁厚庄小学设立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奖励基金,又为学校购买了电子琴、书籍等。一次,刘克东回到了故乡——延川县,他骑着毛驴考察了家乡的沟沟峁峁,当他得知很多孩子没有学校上时,心酸地落了泪。他对县里领导说:我先筹借5000元办个窑洞小学,先让孩子们上学,然后再帮你们筹资办一所希望小学…
这些年来,刘克东家里只用老伴的退休金维持生活,自己的工资包括子女的孝敬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他说,这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他的梦!
3
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南皋村年近八旬的赵治军老人,将省吃俭用的8000多元,捐献给南皋小学修筑了围墙、花园,还增添了课桌、凳子和文件柜;接着,又拿出1000多元创办了学前班,使南皋村的学龄前儿童早早受到教育;后来,他又为蟠龙中学捐助2000元开办了图书室;还用500多元为南皋小学和蟠龙中学购来了桐树、月季花和冬青苗,绿化、美化了校园。
今年,赵老把了解到的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实际问题写成提案,提交人大和政协,促成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