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多事之秋防哮喘
金色的秋天,是一年中最赋诗意的季节,送来了丝丝凉意,驱走了肆虐的酷暑。然而对喘哮病患者来说,却是一个“多事之秋”。中医理论认为,哮喘主要是由于外感邪气,使肺气不宣而致。肺是新鲜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当人体呼出二氧化碳和吸入新鲜空气时,通过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把新鲜富含氧气的空气融入血液中,同时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当肺发生疾病时,就会影响呼吸功能,破坏这一交换的环节。由于秋天气候转凉,寒冷刺激肺泡,或者秋天粉尘飞扬,吸人一些过敏性物质,这时支气管就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水肿,分泌物增加,管壁中的平滑肌收缩,导致支气管腔发生狭窄。所以,当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就会出现“气流受阻”的现象,病人表现为胸闷、气促、心慌、咳嗽,喉中出现痰鸣。严重时,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病人还会出现口唇青紫,也就是常说的“发绀”。
从上述支气哮喘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治疗支气管炎首先是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和避免吸入过敏性物质。秋天气候变化大,时冷时热,昼夜温差明显。这时病人要注意保养,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各种微量颗粒飞扬,如宠物皮毛、油漆、花粉、灰尘中的尘螨等,都是引起哮喘病人发作的过敏源,病人要尽量避开这些过敏源。一旦出现寒潮大风天气,要尽量少出去,需要出去时也要及时带好口罩,以防吸入这些过敏物质。中医认为哮喘又有肺虚、肾虚的不同,有寒、热、痰邪之异,在临床上要区别对待,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能取得满意效果。现代医学一般采用免疫抑制的方法治疗,例如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虽然糖皮质激素可以控制症状,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能根治本病。而且长期大量服用糖质激素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肥胖、多毛症、骨质疏松、高血糖等。所以不宜多用和久用。其他治疗方法,如应用抗过敏药物和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进入秋天,哮喘病人就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只要好好保养,配合有效治疗,便能安全度过多事的秋冬。 (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