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23日
国际
04

挥汗如雨勇开拓 宝塔山下扬新帆

——记延长油矿管理局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

巍巍的宝塔山见证着中国革命由艰难走向成功的历史足迹,悠悠的延河水流淌着时代铿锵的跫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北重化工能源基地的建设,延安,这一块充满神奇的土地又一次被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历史的车轮訇然前行,这块富饶的热土又一次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历史重任。位于宝塔区蟠龙镇的延长油矿管理局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便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初秋的宝塔山下,阳光普照,秋风送爽,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宽阔的道路上一辆辆满载着原油的车辆川流不息地疾驶而过。一个绿树成行、草坪如茵的绿色矿区井架林立,一字排开……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与井然有序,似乎有点让记者不敢相信已是身处矿区。

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一支栉风沐雨,战天斗地而又矢志不渝的铁军;一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无到有,由小渐大,由弱及强及至成就辉煌的劲旅。

自2000年11月底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正式成立,用了短短不到四年时间,它度过了建部当初的艰苦环境、生产设备的奇缺与技术力量的薄弱,甚至还有对前景的一片迷茫与无所适从,可谓困难重重,却一步步铸就了而今的辉煌:2001年生产原油1070吨,2002年6315吨,2003年21006吨,势如破竹,连年增产,并年年翻番,可谓是一个神话般的传说。而这期间2001年12月10日,现任指挥王兴鸿的走马上任,似乎为这一神话的诞生注定了一个并非偶然的因素。

“2004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年生产原油13万吨,硬性任务。迎难而上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王兴鸿指挥足有一米八零的身高,让记者感到了一种“蟠龙力量”的无处不在。

生产原油现场

让我们走进延长油矿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这一支新近崛起的“起点高、上产快、效益高”而又蕴藏着无限发展潜力的生力军,去感受一番新时代石油工人的如碑风采。

历史的足迹

2000年的一天,延长油矿管理局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在宝塔区蟠龙镇区域有了重大发现的消息传遍了全局各个角落,紧接着,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的第一口油井——冯14井日产原油40吨的消息瞬间又不胫而走,局党政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决定成立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随后2000年11月25日,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在一阵锣鼓喧天中宣告成立。然而之后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局限,在继冯14井之后所打的几口井中,形势却不容乐观,指挥部一度陷入了困境。时间到了12月10日,王兴鸿的走马上任,他的百折不挠精神为整个指挥部带来了一线生机。上任伊始,他便扑下身子寻医求药,带领大家寻资源搞勘探,一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干劲与创劲一下子坚定了整个矿区干部职工的信念。一番顽强拼搏与埋头苦干之后,2001年便完成生产原油1070吨,并于当年12月荣获陕西省职工技术大赛团体三等奖,为单位赢得了殊荣。2002年指挥部聘请了有经验的地质专家,组织技术人员对蟠龙区域的勘探方向进行了一次重新认识,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案多管齐下对症下药,勘探开发,一举使勘探工作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初步控制了“张坪——下坪区”约15平方公里的含油区域,探明冯14井——冯31井东西长7公里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至此,蟠龙区域的勘探柳暗花明,年产原油一跃攀升至6315吨,较之2001年翻了六倍之多。

初尝成功喜悦的蟠龙勘探指挥部,在2003年继续贯彻落实管理局的“整体部署,重点突破、点上开花,有利辐射”的勘探指导思想,全年完成探井21口,其中冯21井、冯110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探明含油面积达27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生产原油21006吨,一路攀升至一个新的台阶,使蟠龙指挥部看到了希望的曙光。2004年是蟠龙勘探指挥部上产的开篇年,13万吨年产原油的硬性任务山一样竖在了他们面前。“除了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瞅准目标,迎接挑战,我们别无选择!”王兴鸿指挥坚定地说。据了解,截至8月底该指挥部已完成原油产量66761吨,完成年生产指标任务已经过大半。“9月份15000吨、10月16500吨、11月16439吨、12月15300吨——这四个月的计划的完成才最为至关重要,胜负在此一举!”王兴鸿黝黑的脸上满是义无返顾之色。

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作为延长油矿管理局下属的一个以勘探开发为主体的第八大原油生产单位,下设井下、采油、机修与供电四个生产单位和12个职能科室,现有职工148人,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10人,可谓人才济济。目前,该指挥部已在425平方公里的勘探面积上探明有利含油区域27平方公里,控制储量1000万吨,截至2004年9月,生产井已达512口。四年来,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始终坚持“以探促采,以采养探,探采并举,滚动发展”的勘探方针,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勘探开发工作已逐步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成立四年来,原油达到了10万吨的产能,成为了延长油矿管理局一支不可小觑的有生力量。

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指挥王兴鸿(左二)、书记刘宏章(右二)工会主席冯明生(左一)、副指挥刘君平(右一)

一切为了“13万吨”

2004年对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环境恶劣、人员少、设备稀缺的不利条件下,年产原油13万吨的“制高点”向他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完成与否意义深远。可以说又一个崭新的开始摆在了他们面前,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向他们发出了召唤。

“13万吨的任务虽说有压力,但压力就是动力。我相信,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与艰辛奋战,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向局里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在采访期间,王兴鸿指挥经常提到一句话使记者感慨良多。他说,我们指挥部“以矿为家”的凝聚机制和“以矿为荣”的激励机制的形成,使我看到了希望所在。用创新理念推进整体融合,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行为,用以人为本增强发展后劲,用队伍建设推动管理升级,我们已构筑起了具有我们特色的两个文明建设新格局,形成了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念与精神风貌。

在矿区记者看到,这里的井场俨然整洁;道路平整,两边绿树成行;井台旁青草成片;各种指示标牌、标志醒目清晰;作业人员精神饱满,生龙活虎,操作规范,给人留下一种强烈的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印象。

而这一切无疑让我们看到了这里管理的科学与规范,以及处处洋溢着的一派勃勃生机。截至今年8月底,66761吨过多半任务的完成使蟠龙勘探开发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已近在眼前。然而,随着连绵秋雨以及紧随其后的寒冷冬天的到来,更加艰巨的生产任务也在前面等着他们去完成。

下面的一组日期“大事记”或许能为我们深信蟠龙指挥部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完成13万吨年生产任务打一个保票——8月18日,指挥部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统一思想,鼓励干劲。8月23日,王兴鸿指挥主持召开办公会,开发、生产相关人员悉数到会,讨论、安排13万吨上产、上钻等具体部署;翌日王指挥主持办公会,召集生产科、井下队与采油队主要领导,由生产科排出压裂投产、原油月产计划表,强调进度、质量、管理、安全等事宜。8月27日,局领导刘春林一行来蟠龙检查、指导工作,打气鼓劲。8月30日,王指挥主持办公会,传达局领导指示精神,明晰今年任务:钻井590口,投产590口,原油产量13万吨,并详细具体了各生产部门相关任务,制定了激励机制,奖快罚慢等等。9月8日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做《大战四个月,誓夺原油13万吨》动员。会上,指挥部领导一班人做了动员讲话,采油、井下、机修、供电及后勤机关代表表了态发了言,为积极投身到即将展开的轰轰烈烈劳动竞赛中做好了一切准备,保证各自任务顺利完成——至此,苦战四个月,誓夺原油13万吨的大战拉开了帷幕……紧接着9月11日,指挥部又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和上产领导小组,王兴鸿指挥亲任上产领导小组组长,抓质量,抓上钻、上产,排出了工作计划。之后,一个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计划、按步骤、紧张有序和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很快得以形成,并蔚然成风。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防火、交通运输、机械操作等各个环节狠抓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总体部署,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向实处,很好地解决了安全与生产,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使得安全与生产齐头并进,环保与开发协调发展,为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王兴鸿如是告诉记者。

正是有了这样科学的管理和一支斗志昂扬的队伍,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人在埋头苦干,达能上产的艰辛历程中不断突破,勇创着新的一个个佳绩。

2004年,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延长油矿管理局一路栉风沐雨、一路收获连连,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蟠龙勘探开发指挥部作为其一个下属单位与佼佼者,更是为这来之不易的“百年华诞”预备了一份“13万吨”而又意义深远的礼物……

“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实现局年产原油300万吨、500万吨和700万吨的‘三五七’计划目标,我们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对于未来,我们信心满怀!”王兴鸿指挥一脸的果敢与坚毅。又一个新的纪元在等待着他们为之去奋斗,去开拓,去书写!

我们期待着年尾,宝塔山下那一阵阵欢呼雀跃声中——年产原油13万吨的“蟠龙记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的注脚。

挥汗如雨勇开拓,宝塔山下扬新帆。一种精神的力量氤氲在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经久不息…… (文图/董富合 李元)

压裂现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