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12日
社会经纬
04

“地下招生者”揭高校招生黑幕

随着“北航招生事件”被媒体曝光,近段时间,不断有违规招生的高校被媒体揭露出来。近日,一位自称从事了4年高校招生,并经手过相关办学手续的某“咨询公司”负责人,披露了部分高校二级学院在办校和招生中的潜规则和黑幕。

办学:“少数人可一夜暴富”

近些年,一些高校很乐意跟我们这些“咨询公司”联络。这样做,高校认为很保险,既保证了学校和个人的利益,万一出了事,学校可推卸一切责任,全身而退。我做了4年,与很多学校都曾有过协议合作,当然大多是口头协议。有的是提前支付一些保证金或“劳务费”。说实话,我们所挣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有些人把我们称为“地下招生工作者”、“招生骗子”。我们自始至终参与了招录。如“点招”,“北航事件”就属此;又如“小计划”,即一些学校第一次招生计划没下满,然后追加。用这种方式录取的都是正规的大学本科生,费用也相对高些,大多不低于5万元;此外,一些部队院校的地方生和高校二级学院就更简单了。有的学校干脆把录取通知书交给我们。只要交了钱,我们就发录取通知书。

干这一行的时间长了,我们也悟出了一些门道,只有自己办高校,才能快速发家。我亲眼见证了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从普通国家干部到亿万富翁的变迁。他就是靠办二级学院发了家。最初,他通过关系拿到了武汉某名牌大学东湖分校许可证。拿到许可证,就等于拿到了金钥匙,银行之间争相贷款,由于有投资办教育的金字招牌,政府在土地批租等方面也很优惠。很快二级学院就建成了。目前,仅这所学校每年的收入就过亿元。继这所学校后,他又办了某师范大学汉口分院,现在说“日进斗金”一点都不过分。

招生:“只要花钱就能包录取”

前两年,这些二级学院招生时,多承诺发本部文凭,有些分数实在太低的,就承诺专进本出,吸引了不少学生。学校也以赞助费的名义收了不少钱。今年教育部三令五申,严格招生秩序,强调网上录取。于是一些高校新招迭出。如某师范大学汉口分院,考分刚一公布,就开始预录登记工作,分不够者收1.5到2.5万元不等的费用。还通过像我们一样的公司卖出不少招生指标,一些连高职高专录取线都不够的考生,交钱后,也同样收到了本科录取通知书。

某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在“北航事件”曝光后,依然违规招生,他们与学生家长签订保证书,不准对外泄密,然后,由学校工作人员带领到银行交钱,整个过程学校连白纸收条都没打一张。针对一些家庭条件较好,想拿本校文凭的考生,有的二级学院就以“××学院本部班”的名义录取,当然代价是得交5万元左右的赞助费。就是这样一些交了大额赞助费被录取的考生,大多在录取网上连名字都没有。也有一些考生在网上是注册的专科学籍,但收到的却是本科录取通知,学校的目的也是为了多收钱。

恶果:“老师像演员一样赶场”

可以说,二级学院从开办起就是个“黑洞”。我曾有过这种经历,要办一所学院,得经过层层关卡,这些地方,每个人都马虎不得,对一些关键人物,没“重磅炮弹”是攻不下来的。

手续批下后,从规划征地、建筑,到申请招生指标等,哪一环都得打点。说得难听点,办这些股份制高校,简直就是建了一座腐败分子孵化工厂。

更为可怕的是扰乱了学风。由于二级学院开办,大都依托本校师资,这使得本校因扩招本已紧张的师资更加捉襟见肘,老师也像演员赶场一样,“走读老师”穿梭于本部和分校之间。当然,老师的收入也提高了一大截,但高收入使得拜金主义思潮在教授们中间泛滥,大家比的是谁坐的车气派,谁的别墅豪华,专心做学术的人少了。对于一些高额赞助费上学的学生,他们认为,反正我已交了钱,学校必须保证我能毕业,学习是得过且过。一些学校为了能让学生拿到本部颁发的学士学位证,干脆在大学一年级只开英语一门课,不设专业课,这样教学,这些学校毕业生的水平可想而知。 (仁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