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欣闻农民工“跳槽”
·火言·
近日有消息说,在“十一”长假期间,农民工频频“跳槽”,以致于许多老板在招收农民工时改变以前那种挑肥拣瘦的做法,反倒对应聘的农民工客客气气。我觉得,原本是白领阶层的专用的“跳槽”一词,与农民工联系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透过这一现象,折射出了许多深层次的东西来。
长期以来,拥入城市的农民工由于他们技能缺乏,文化素质较低,所从事的大多是苦、脏、粗、累的工作,总之是城市人不愿干的工种,因此,他们的工作环境、食宿环境、卫生环境都比较差,工资待遇也就很低,况且那低微的工资常常被克扣或者拖欠,在招工上也常常被歧视,他们成了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肆意侵害权益等违法事件也多发生在他们身上。
笔者认为出现农民工“跳槽热”现象并非偶然,它是一种必然。一方面他们受到城市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自身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世上本来就没救世主”,农民工生活、待遇等条件的改善,还是依靠他们自己。以前就曾有报道说,许多农民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参加各种培训班,把自我“充电”当成谋求职业的头等大事,进而就业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机会增多,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选择性。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在所有投资项目上,人力资本的投入是产生效益最高的一种。所以农民工自我提高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以往农民工受到的歧视与不公,加上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增强,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和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的打击,使农民工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因此,他们有了“跳槽”的资本。另外,农民工“跳槽热”的出现,也为用人单位敲响了警钟、随意侵害他们的权益是行不通了,把农民工与正式职工一视同仁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