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几多欢喜几多忧
——西安职场扫描
西安职业市场上目前情况如何,哪些职业比较走俏,哪些人员求职不易,为此,近日记者专门走访了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了解到一些相关情况。
供需双方有错位
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招人的单位对技能、年龄都有具体要求,而前来中心找工作的大部分是下岗职工,他们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或无一技之长的问题。情况往往是,40岁以下的人无技能、有技能的大都超过了40岁。
目前,前来该中心招聘会计、文员服务员的单位较多,下岗职工只要会电脑操作,年龄合适,往往会找到工作。而焊工、电工、车工等技能型人员,常让众多私企失望,不是年龄不合适,就是技能水平不够。私营企业是技能型人员的需求主体,他们要求这些人身体健康,能加班,所以年龄都有要求。
营销类人员难招
各民营企业来该中心招聘营销员时,却遇到了特别大的麻烦,甚至根本就招不到。
相当多的下岗人员认为,营销这个职业大多没有底薪,都不愿意去干,这是造成此类人员难招的根本原因。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将产品推向市场,营销类人员应该有广阔的施展空间,下岗人员却恰恰不愿涉足这一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观念仍须改变
在采访过程中,该中心职介部郝玉玲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事情。
一次,西安市小雁塔附近一纯净水公司要一名电话接听员,工资是每月280元。一名41岁女工嫌工资低,上班地点远,不愿去工作,尽管该中心工作人员极力相劝,她还是放弃了这次就业的机会。随后,来自红庙坡地区的一名45岁的女工主动要求去,她说,工资低她不嫌,路远她可以骑自行车去,出门时带上中午饭,一月下来起码能落下点钱,这总比呆在家里一分钱收入也没有强呀。就这样,这名女工上了班,除了接电话,还主动打扫卫生,干其它零活,公司领导很满意,她的工资也是连续增加,现在她一月可拿到400多块了。
讲完这个故事,郝玉玲感慨万分地说,来中心的下岗人员大多要挑单位、挑工资,看上班路途远近。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45岁的女工那样,中心的工作就好搞多了,将会帮助更多的下岗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 朱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