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01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收藏 失落的诚信 障碍 心事 登山营地 笑一笑 酒吧里的女人 收获真实 五大假货横行文物市场 专家解说投资收藏 艺术品拍场火爆有内幕 名瓷汝窑 浅析真假宋官窑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收藏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收藏
04

五大假货横行文物市场

每逢周末,天津市的几个古物市场都被挤得水泄不通。那些靠眼力“吃饭”的文物收藏者究竟可以在这里淘到多少“宝贝”?市文物处处长赵文刚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天津古物市场有90%是仿制品。从“鉴宝”活动报名情况看,估计假文物的比例应该不少。

仿古玉:最受追捧也伤人最深

在古物市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古玉,可是这些古玉仿制品相当多,大部分来自河南南阳和辽宁的山岩。那里是玉的故乡,也是造假的聚集点。他们用机械操作,代替人工雕琢,然后再仿一些造型和图案,玉器的价值也较低。在当地一对玉镯只要3元钱,可在天津市就可能标上几千元,很多对玉不甚了解的人经常受骗。同样,翡翠造假也很多,主要还是用激光上色,这种颜色几年后就会褪掉。

炫目瓷器:常让收藏者“花眼”

一位专家曾不无感叹地表示:“我从事瓷器鉴定30多年,见过的文物不下5万件,可是哥窑的瓷器却只见过1件。”可是,在如今的古物市场上,仿制哥窑、汝窑、定窑的瓷器却随处可见,样式更是从梅瓶到帽筒,几乎无所不包。在和平古玩市场,总有很多外地来的“老客”叫卖“出土文物”,他们骗人伎俩其实非常简单:选一批造型比较古朴的瓷器,然后,将瓷器浸在盐酸中,待瓷器表面发黄,产生裂缝后再将这批瓷器埋进土里。两三个月后,瓷器开始变得灰暗、陈旧起来……

宣德炉:几乎十炉十假

除古玉和瓷器外,最火的假文物要数“宣德炉”了,这种自出生之日即有人仿造的铜器,真真是让藏者费尽心思去琢磨,而结果却往往是“再次走眼”。宣德炉的造假高潮出现在万历时期,南京的甘文堂与苏州周文甫所造的仿制品与真宣德炉只差一等,而被人搜购一空,以后各代各有不同。而现在地摊上所谓的落款是“宣德炉”的,几乎十炉十假。好在由于工艺复杂,一般造假者对文物的认识和把握不准,假铜器很容易看出破绽。即便如此,仍然会有大量造假者为此铤而走险。除宣德炉外,仿造日伪时期出产的枪刺、古代的鼎和爵等都可时常见到。

书画:当题跋遇到电脑

电脑的发明给文物造假带来全新的“技术支持”,这一点运用在书画仿制上成了一柄“双刃剑”。日本某公司使用一种超高倍照相机对我国大量珍品书画进行仿制,仿制的结果是:某文博院的院长在仔细观摩仿制品一夜后,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博物院里的东西。”

文物贩子们把这种技术用在歪道上:用电脑复制原作的题跋,然后再将其附于伪作上。一个问题产生了:假画“真”题跋。当今文物市场上的假书画多集中于唐伯虎、郑板桥、刘墉等几位名家身上,大多可一眼洞穿。

明清家具:多为仿制品

明代的花梨木太师椅,价格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些造假者就是看中了这个市场,纷纷采取各种手段造假,牟取暴利。市民陆先生曾花一万多元买了一架“明代画案”和两把“清代太师椅”,据说是黄花梨木的。谁知陆先生回家用抹布擦拭太师椅时,发现竟褪色,那个画案到家就裂了缝。陆先生找来专家一看,才知道根本不是什么明清家具,全是仿冒品,连1000元也不值。现在明清家具市场有相当一部分是仿冒品,这些假明清家具多来自广东、浙江、河北和天津周边等地。

专家声音:古玩假货何以泛滥

古玩假货何以泛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买假、藏假、贩假?归根结底,还是一夜致富、一物成名的心理作祟。民间收藏古玩已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收藏者除具备历史、文化、专业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对全国市场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愿收藏者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陷入盲目的收藏怪圈。

(华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