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石”上铸丰碑
——中国石油长庆安塞油田年产原油胜利突破200万吨
文/远帆 王永辉
开发资源 保护环境 全力支持老区经济振兴
以法制企 科学管理 真诚助推延安展翅腾飞
2004年12月25日,以“低渗透、低压、低产”闻名于世的中国石油长庆安塞油田传来喜讯:年产原油累计达到200万吨。这是安塞油田继1997年原油年产突破100万吨7年之后实现的又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创造了特低渗透油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奇迹,为全国40多亿吨低渗储量的开发树立了典范。
回顾安塞油田的成长历程,我们为此感慨:安塞油田的发展不但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更是一部见证中国特低渗透油田科技开发的功勋史。
二十年风雨创业路
安塞油田地处革命老区陕北延安,这里是中国最早发现石油的地方,也是诞生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的地方。1970年底,8000余名石油战将挺进陕北,拉开了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1983年夏天,捷报从塞1井传来:长2油层喜获高产油流,安塞油田的开发由此拉开了序幕。
从1983年打下了安塞油田第一口探井到油田基本探明,先后经历了6年时间,期间共钻探井117口,发现了长2、长3、长4+5、长6四套油层,探明了王窑、侯市、杏河、坪桥、谭家营五个含油区块,含油面积206平方公里,成为我国陆上最早开发的特低渗透油田。
在安塞油田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原油产量高速增长的幅度。1983年打下的第一口探井获得了日产64.5吨的工业油流;1988年原油年产达到14万吨;一年之后上升为21万吨;1990年王窑区块全面开发,4年后全部收回投资,年产原油达到43万吨。随后,石油的“红旗”插进了志丹、安塞等地。从1994年起,原油产量以每年近20万吨的速度持续增长,1997年原油年产突破100万吨,引起举世瞩目;2004年,原油日产水平达到6000吨以上,年产水平突破200万吨大关。尤其是重组以后,原油产量每年都在换字头,从2001年到2004年,原油产量累计净增长60万吨,增长幅度42.9%。
经过20多年艰苦创业,安塞油田逐步走上了一条持续、稳定、健康、高效的发展之路:累计完成投资95.4亿元,形成资产83.04亿元;累计探明含油面积659.7平方公里、开采面积421.5平方公里,找到了9个含油区块;累计生产原油1516.35万吨,建成原油生产能力420.8万吨;重组以来,累计实现内部利润76.73亿元,上缴利税13.16亿元。
20多年来,安塞油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殊荣:累计获得科技成果奖11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成果奖3项,油田公司科技成果奖105项;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和省部级先进集体荣誉5项;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积极分子3人,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8人,公司级劳动模范7人。
当“安塞油田年产原油胜利突破200万吨”这一喜讯传来时,安塞油田全体员工的精神更加振奋,信心更加坚定。
“磨刀石”上夺丰产
安塞油田地表黄土覆盖,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地层呈现低渗、低压、低产典型的“三低”特征,主力油层有效渗透率仅为0.49md,原始地层压力8.3~10Mpa,单井产能2~5吨,油层致密,开发难度大,号称“磨刀石”。
面对“井井有油、井井不流”,安塞油田按照“先肥后瘦,先易后难,先评价后方案,先试验后开发;优选井网,优化压裂,优质注水,高效开发;从简、从省、从快,应用新技术”的思路,依靠科技进步,成功地开发了安塞特低渗透油田。
通过三个开发可行性研究得出结论:安塞油田具备开发应具备的地质条件,注水开发是可行的,预测单井产能3.0~4.4吨,注水采收率在20%以上。通过井组、先导性、工业化三次矿场开发试验,解决了全面投入开发前的关键技术;通过三项技术攻关,形成了三大技术系列(丛式钻井射孔、压裂优化设计、提高单井产能技术系列;压裂投产、不压裂投注、注采同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稳产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少投入、多产出,提高整体开发效益技术系列)、八项配套技术(丛式钻井、油层压裂改造、优化射孔、油田注水开发、采油工艺、油田动态监测、注水油藏研究和油气集输“单、短、筒、小、串”的特点),全面解决了安塞油田从地面到地下,从钻井到采油,从投入到产出等油田科学、效益开发问题。综合递减由1996年最高的11.4%下降到目前的5.2%;含水上升率连续6年控制在2.0%,均低于公司下达指标2.5%;自然能量开发的采收率为8%,治理调整后达到了20%,预测最终采收率可达到24.8%;措施增油由2001年的1.3万吨/年增加到2004年的6万吨,创造了历史之最。
安塞油田的开采模式1994年被总公司确立为“安塞模式”。随后,经过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了以注水稳产、上产为核心的提高单井产能、延长稳产期和提高采收率、滚动建产、油藏描述、提高经济效益五大技术系列,为“安塞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
安塞油田用科技的杠杆,撬开了三迭系,创造了“安塞模式”,形成了在国内领先开发特低渗透油田的理论、技术系列和建设模式,谱写了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神话——年产原油突破200万吨。
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道富(前排右三)在安塞油田检查指导工作
延河岸边竞风流
在长庆油田的发展过程中,安塞油田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合安塞油田实际的、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使各项工作走向持续深入、适应发展、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之路。
——生产管理,推动油田发展高效运行。安塞油田针对生产情况,实施了原油生产“年度运行曲线预控、月度计划滚动调整、旬度任务目标考核”的过程控制管理,并以黄牌警告、说清楚会、派驻工作组的“三级负向激励”措施加强过程监控,使原油产量一年一个台阶。
——经营管理,优化油田发展经济秩序。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起了科技增效、激励约束、内部监控、责任追究四个机制,推行了零基预算、标准成本管理、低成本“四法”管理等,使吨油操作费用逐年下降,企业内部利润逐年增加。4年间吨油操作费下降了42.92元/吨,内部利润上升了20亿余元。
——OHSE管理,夯实油田发展安全根基。安塞油田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作为油田发展不懈的追求目标,十分重视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建立健全了员工教育培训、安全工程技术、安全项目计划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监督四个“保障”体系,完善充实了监测与纠正、审核和管理评审三级监控机制,实施了同体管理、异体监督的监管分离管理机制,管理触角深入到企业每个角落,充分凸显了OHSE文化,从而营建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了油田持续有效、健康快速发展。
——基础工作,构筑油田发展牢固基石。安塞油田把建设示范油田作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确定了3到5年把安塞油田建设成为中国特低渗透示范油田的目标,以创建示范油田建设为龙头,以点、线、面相互带动,井、站、片相互促动为突破口,使安塞油田的基础工作实现了五个拓展,即由整章建制,拓展为构建运行机制;由刻树示范井站,拓展为赋予示范井站精神文化内涵;由标准班站建设,拓展为推进示范油田建设;由加强硬件建设,拓展为加强员工培训教育;由厂推动基础建设,拓展为引导基层互动推进建设。
——队伍管理,满足油田发展迫切需求。安塞油田把企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培养一支“能吃苦、善作战、讲团结、乐奉献”的队伍建设上来,积极实施科学民主的用人机制。“18115”人才工程的实施,很好地促进了油田大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筑巢”,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机制“引凤”,成为安塞油田成功开采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实施大发展的过程中,安塞油田积极营造“尊重人才,依靠科技,共谋发展”的氛围,实现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目标,为油田实现大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党建工作,铸就油田发展坚强堡垒。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主题,安塞油田以“实践三个代表,落实三个全面,造就三支队伍”为党建工作的思路和目标,健全党建绩效考核体系,推行实施党群工作目标管理,开展了“三学三带三创”(党员率先垂范学理论、学技能、学法律;带头完成任务、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维护稳定;努力争创模范党支部、党员模范责任区和党员模范责任岗)活动,积极开办了廉政教育、思想教育、技术教育三个课堂,推动了党群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双向促进和整体提高,为油田发展提供了稳固的思想基础、持续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好汉坡”上展风采
“好汉坡”是安塞油田王三计量站员工每日巡井必经的一道陡峭的山坡,山坡海拔1300米,坡度70度,当地人称之为“阎王坡”、“无人沟”。员工们迎着艰险勇往直前,硬是在阎王坡上踏出一条创业之路,修出一条有463级台阶的巡井之道。“好汉坡”于2004年被股份公司确立为“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安塞油田就是依靠“热爱油田、敬业爱岗,以苦为荣、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勇攀高峰”这种“好汉坡”精神才成功地攻克了低渗透,实现了大发展。
安塞油田管理着4000多口油水井,4800余名员工分布在3470平方公里的山山峁峁,“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一天要吃二两土”的工作环境和寂寞的井站生活,迫切需要思想的鼓舞和精神的凝聚。安塞油田在坚持弘扬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和“好汉坡”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只有荒凉的环境,没有荒凉的人生”奉献精神和培育“团结、忠诚、求实、创新”的文化理念,为油田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发展过程中,安塞油田先后建设了油田荣誉史教育基地——塞一井、艰苦创业传统教育基地——好汉坡、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基地——小军井(陈小军站)等富含精神内涵的教育基地;营建了巾帼建功的典范——王十六转、科技应用的窗口——王十八转、技术培训的基地——王三转、老站管理的楷模——坪二转、井区建设的示范——张04井区等10个凸显文化内涵、张扬时代精神的文化窗口;探索形成了井站文化、小区文化、节日文化、兴趣文化“四种文化”阵地,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了舒畅、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在油田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安塞油田还把每年选树表彰的劳动模范、模范集体、勤政廉政先进个人、优秀管理者、优秀科技工作者、油田卫士等先进人物和集体的事迹汇编成册,下发到基层,用他们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员工为油田的大发展作贡献。先后编印了《好汉坡的故事》、《小军永在》两本书籍,制作了《高原明珠》、《大山深处党旗红》等5部专题片;创作了一系列歌曲和文学作品,成为安塞油田发展历史的见证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奉献石油的精神缩影。
20多年的风风雨雨,培育了一支掌握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素质过硬的技术队伍,也造就了一个团结协作、善于管理、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领导集体。重组改制以来,厂领导班子连续三年获得油田公司“勤政廉政先进集体”称号,厂团委连续三年获得油田公司“红旗团委”,厂工会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员工队伍士气高昂
西部开发中奏凯歌
安塞油田,长庆油田大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随着长庆油田快速、有效的发展,安塞油田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的一套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技术系列,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方向:
——发展目标:新战场(长东石油开发事业部)未来3-5年油气当量生产规模达到20-30万吨;到2007年全厂实现年产220-250万吨,并在200万吨以上继续保持稳产5-8年。
——管理定位:发展“安塞模式”,建设特低渗透示范油田,保持安塞油田在全国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典范地位;推行目标管理和精细管理,将精细管理“做大、做强、做深、做出成果”,使目标管理“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持续拓展”,推进油田持续有效发展。
——管理目标:建设“领军地位”的长庆油田三迭系开发系列技术;保持符合油田发展的经营管理“领先水平”;建全“本质安全”的管理长效机制;争创特低渗透油田基础建设的“典范”;深化“与时俱进”的党建工作;打造“凸现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德才兼备”的员工队伍。
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迎来了今日的辉煌成就;高瞻远瞩的发展规划,展现了安塞油田美好的发展前景。长庆的安塞油田,将插上科技的翅膀,向更高目标迈进。
产能建设蓬勃开展,原油产量不断攀升
着力打造特低渗透示范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