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法书商那里传出:除了贩毒之外,最大的暴利就是做书了。有学者指出:中国暴利行业,出版业是其中之一,仅次于石油,电讯之后。由此便可知——
非法出版物缘何屡剿不绝
书价不断飙升,百姓叫苦不迭;电子出版物价格高昂,百姓怨声沸然。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出版单位却我行我素。需求之间矛盾的突出,使得暴利之下,非法出版物便应劫而生了。这厢一作祟,便搅乱了世象:毒化社会风气,戕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诱发刑事犯罪,侵犯作者和消费者权益,桎梏民族创新精神。其中的淫秽色情类,毒害尤甚,于是,便有了代表正义的“扫黄打非”的斗争,即“扫除黄色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活动”。
“扫黄打非”,到今年在全国已是第十六个年头,正义张扬处,捷报频传,破获了大量案件,取得了重大成果。以新近出版的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所编的《扫黄打非案例选》来看,书中所收案件六十三例,皆属于典型案例,由此可见政府有力之打击亦可见犯罪分子的狡猾凶狠和猖獗,更可见那孽根的不死。战斗正未有穷期。案例中涉及陕西的,有牵涉“汉中印刷厂”的《上海市〈辞海〉(1999年版)盗版案》和《李明亮制售非法出版物案》。
陕西省的扫黄打非工作,这几个成绩巨大,记者为此采访了省新闻出版局发行管理处副处长王新民。他说,陕西扫黄打非措施得力,成绩巨大,即以这几年在省城西安采取的行动而论,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至2003年7月,全省累计检查出版物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一万七千余家,取缔非法经营出版物和游商地摊两千六百余个,收缴各类违章、非法出版物二百万本(盘、盒)。当时,西安市东六路的书市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东六路与西安火车站毗邻,自发形成出版物二级批发集中经营区已有十六七年历史,该市场的图书批发部,1990年发展到四十家,门点分散扩展到附近的尚勤路、尚俭路等街道,规模亦日渐扩大,到2000年底,批发户总数已达一百六十家,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书刊批发市场,也是与长沙黄泥街、武汉胜利路、成都祠堂街齐名的全国四大书刊批发市场之一。该市场虽说活跃了西安市图书交易,但由于有关部门疏于管理,市场内非法经营活动泛滥,一度被称为西北地区的“黄源”。之后,省市新闻出版部门在该地区成立了书刊市场管理办公室,实施售前送审,每日巡查等管理措施,情况有所好转,但非法出版物的地下交易仍相当规模地进行,而且有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非法销售违规违法出版物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呈团伙化,法人化和“合法化”等特征。再加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决定将其整体搬迁至新的西安书刊批发市场——经过改造的解放大楼,以利于管理的加强。这期间,爆发的矛盾是复杂又激烈的,后来恰当地予以解决,却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安市自强东路的童家巷和树雄巷,又成了非法出版物的重要集散地。
一些不法书商和经营者,为利益所驱动,没过多久,在童家巷形成了又一个书刊批发市场,较之东六路,这里不是偷偷摸摸地在地下交易、而是半地下半公开,其势最猖獗时,达到四五十家,包括盗版、伪冒、私编等等,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西安、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集散地。省市新闻出版局采取多次行动将其打击摧毁。但其中有一部分利欲熏心者,转移到了树雄巷。树雄巷西接童家巷,是一条呈U字型的仄狭小巷,小巷本为民居,多为二层砖混结构的楼板房,由于地处城边,青壮劳力多外出打工,家中仅留老小,空余出的房子开始寻租。不法书商和不法经营者立即瞄准了此处,闹嚷嚷如蝇趋血,继续做起了非法出版物的勾当,他们不再开店零售,而是租用民房作了书库。从此,树雄巷成为不法书商和不法经营者的凶嚣之地。于是前年春夏之交,被省市扫黄办等单位联合行动,一举捣毁四十余家地下书库,收缴八卡车非法出版物,使树雄巷非法出版物集散地遭受沉重打击。
但刚过一年,这里又死灰复燃,且不断膨胀。地下书库由上年的五六十家发展到去年的七八十家:2004年6月3日,省市有关部门配合行动,查缴书刊十几万册,装了五大卡车,约二十吨。6月25日,在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扫黄”办的督导下,西安市“扫黄”办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对树雄巷非法出版物集散地再次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捣毁了八十余家地下书库,收缴非法出版物近百万册。两次摧毁性的打击,使树雄巷这一非法出版物货源地寿终正寝。净化了图书市场。省新闻出版局发行管理处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王新民说,这是全省扫黄打非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前面路正长,任务也很重,打击非法出版物万不可掉以轻心。且以打击摧毁童家巷和树雄巷的非法出版物散发基地为例,那是流,而非源,流要清除,源也要堵实,源地哪里,源在周边省份,如果不根治源头,那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作为国家物资运输大动脉的铁路、公路也是非法出版物的主要流通渠道,近几年来,我省出版管理部门与铁路部门实行出版物运前送审、有效地防止了非法出版物向外流通,而周边邻省却未全部实行这一制度,致使大量非法出版物流入。西安等地成为非法出版物的倾销处,同时也成为非法出版物泛滥的重灾区,要抑制或根治“黄”“非”,则需由全国扫黄打非办予以协调,肃清其流而摧毁其源。以源头而论,那些为牟暴利而甘冒杀头危险的不法书商和经营者,还会更换多种手腕,打起多种旗号,或明或暗地“男盗女娼”,为什么呢——
其一,是利益的驱动,有暴利可图。非法出版物不付稿酬,不上税,前期投入极少,只是重新排印和制作,成本很低。一般的正版书,成本价占定价的三分之一,而盗版书的成本价却仅占定价的十分之一还不到。凡畅销的书,几乎都有盗版盗印,盗版书大批出现,就是因为有暴利可图,难怪有不法书商说:除了贩毒,最大的暴利就是做书了。
其二,不但是行业问题,且是社会问题。失业者,下岗者,既无技术又无资金,便打入非法出版物销售队伍中,这年来以三轮车卖书者多,地摊多,游动售书者多,便是一个证明。出版业内部、多行多业,各色人等,沆瀣一气,使得非法出版物流毒甚广,它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其三,防范不力,管理不到位。出版社没有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或事发之后,虽采取措施而措施不力;有些执法管理部门对书刊市场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地管理(当然也有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的原因),只是头病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斩草除根。此外,对盗版者惩罚不力,也是一因。
记者采访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出版业这个垄断行业的垄断价格。书价的涨涨涨,已经背离了商品价值的本身,大大超出消费者的购买力,十几年间书价上涨十倍,令消费者触目惊心又无可奈何。出版业已属于暴利行业。有学者指出,中国的暴利行业,出版业就是其中之一,仅次于石油和电讯之后。暴利!暴利!攫取者独吞之而分文不让,势必造极大的变数,给盗版书造成可乘之机,致使出现了对非法出版者屡打不绝的尴尬。看来,把握好“度”,还应引起这个暴利行业执政柄者的深深反思。与消费者让利,恐怕势在必行了。不是常说要顺从民意么?这就是民意! □本报记者 杨乾坤
规划局的人下发停工通知单
闹市区的10间两层危房改建被迫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