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何记者在场就付薪
·江永·
1月11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披露,浙江开化县等一些民工在建完某派出所工程后,一年多未讨到工钱。记者随民工在讨薪过程中,发现一些相关部门如城建局、劳动局、公安局等对欠薪问题总是以各种“客观理由”推诿,而耐人寻味的是,后来有关部门得知讨薪人中有记者时,随即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当天下午有些民工就拿到了欠款。
应当说,目前各地在加大清欠民工工资工作方面,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办法和措施,由此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而透过上述欠薪事件,笔者却不免有些担忧,各地出台的好制度、好办法和措施能否保证解决今后的民工欠薪问题?恐怕未必。从开化县的欠薪事件来看,当地应当也有不少好措施、好办法,据介绍他们还在各个行业成立了拖欠民工工资办公室,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从解决问题的效果看却叫人疑惑顿生,就是这个事关“拖欠民工工资办公室”负责人,在答复民工时却用了“也许春节前,也许明年”的不确定口气来搪塞。如果事情真的是那么复杂、棘手或许情有可原,问题是,当事后得知随行讨薪队伍中有记者时,问题却很快解决了。由此看来,仅有好措施、好办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各级政府还需要在执政理念上下功夫,这就是要提升“踏实办好事,自觉办妥事”的执政观念,破除只有在文章中“亲民”,在镜头下“亲民”,在“监督”下“亲民”的思想作风。
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其实许多看起来复杂棘手的事情,只要我们的执政者本着“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执政观念,这些事情大都会迎刃而解。开化县民工欠薪事件的戏剧化结果,也许印证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