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关注民意不应只在“两会”时
·余晖·
近日,两则看似不相关联的消息引发了笔者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民意?
岁末年初,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当地媒体纷纷开信箱、设热线,征集百姓意见。以此了解百姓关注的热点和民意所在。
然而曾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上网的郑州市,经过6年的建设,如今有六成政府网站不合格,可以说,前者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后者表现出的却是对百姓的漠视。
众所周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进步过程;而包括网民意见在内的社会舆论对这一制度的现状及完善过程的关注、监督,正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无论是全国还是地方“两会”,会议期间的一些热点话题经媒体报道后,往往能引起百姓的进一步关注和参与。广泛的议论等于帮代表委员开展了广泛的民意调查,而在不断的议论中,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被更多的百姓所了解,政府部门的一些难处和苦衷也被更多的百姓获悉和谅解,进而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关注和听取民意,让代表委员,让普通百姓,也让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获益多多。
然而,“两会”一年只有一次,关注民意不应只在“两会”时。对民意的重视,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政府须臾不可忽视的“功课”。听取和关注民意不是做秀,百姓的意见和呼声应该拥有一个制度化、程序化、实质化的表达渠道。如果这一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变,政府的许多决策就很难确保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