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07日
头版
01

“农民工”这个词赶快成为历史吧

·谢锐佳·

“农民工”,这个有着“中国特色”的称谓背后,隐藏着太多的艰辛,太多的苦涩,太多的无奈,太多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的通知),要求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要求城市政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

这个通知,与一号文件相辅相成,为加快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撬开了一条缝。经济学家认为,在有限的土地上,单靠农业不可能大幅度提高8亿多农民的收入,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把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路。

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好多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像一条条鸿沟横亘在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道路上。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近日透露,在广东长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多达3100万。这三千多万大部分就是农民工,其中不少人常年在广东工作,有的甚至已是两代人在这里打工。他们工作在城镇,生活在城镇,实际上已是产业工人,但由于政策方面上的不平等甚至歧视,他们只能干最累的活,拿最低的工资,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城里人能够享受的好处都与他们无缘。媒体报道,20多年过去了,农民工的工资增长几乎为零。

工作上他们是产业工人,待遇上他们仍是农民。由于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清理的滞后,城市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无良企业的保护伞。

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限制,不仅是农民之福,也是国家之福,社会之福,是建设和谐社会,文明杜会,民主社会的时代要求。

国办的通知最后特别叮嘱“城市政府”,要求他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作为重要职责,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虽然一个文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从文件中看到了一个国家追求公平公正的决心。

愿“农民工”这个词早日成为历史,愿天下每一个全职务工者都能享有作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尊严,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而不是像“候鸟”一样迁来搬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