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结对帮扶“大道”情
1月27日,是“五九”的第二天,隆冬的岚皋县大道河镇,天寒地冻。可家住大道河镇魏湾村的安康市江北化工厂下岗工人郑德寿的院落里客人络绎不绝,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老郑和妻子黄天凤站在院落,从专程到这里来的安康市总工会主席杨松涛、市长助理,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平手中接过过节的大米、面粉和水果以及慰问金时,夫妻俩热泪盈眶,事先想好要说的话却一下子忘得光光地。
围在老郑家的地炉子边,杨松涛、王平与镇、村干部和老郑以及他的邻居促膝交谈,问老郑全家今年的收入,问他身体状况,问他两个孩子上学和打工的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老郑坐在凳子上真还不好意思,便一会儿起身递烟,一会儿提壶倒茶。尽管张罗着忙碌着,老郑仍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镇、村的干部都明白,老郑能有今天多亏大家的帮扶。
前些年,老郑刚下岗,精神压力很大,一家四口的生活来源一下子失去了支撑,四十二、三岁,一头黑发霎那间变成了白发,回到家乡,看到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住房,加之土地少,又缺少收入门路,老郑整天闷闷不乐,对生活和家庭失去了信心。
俗话说,扶人先扶志,帮困要帮心。2001年市委在全市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王平与郑德寿结成“帮扶”对子,这一“结”便是四五年。起初见到老郑时,王平就与他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帮助老郑分析家庭现状,勉励他下岗不失志,靠勤劳致富。同时,针对老郑家庭状况,提出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办法。看到郑德寿家生活没有什么来钱的路子,王平鼓励他通过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缓解粮食难题,并鼓励他积极发展养蚕业畜牧业壮大经济实力,帮助他兴桑园2亩,还修建了标准化蚕室1间,现在全家年均可养蚕三张半,一年圈养2头猪。再有时间利用自己有泥瓦匠手艺的特长出外到村和集镇周围帮人打零工,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如今老郑全家人均收入在1500元左右,全家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他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一人联,大家帮。在大道河镇采访,笔者听基层的同志说,郑德寿虽然是王平的帮扶联系对象。实际上王平一家人都很惦记着郑德寿一家大小。特别是这些年,市、县计委(局)的全体干部和职工都情系大道河镇,大家只要有时间就要去看看问问郑德寿。而郑德寿有时间也到市上看看同志们,大家亲如一家。郑德寿的大儿子要打工,计委的同志帮忙联系到市民航大酒店当保安,随后又到南方去打工。随行的计委同志告诉我们,王平的爱人将自己新制的毛衣送给郑德寿的妻子,每次来郑家都要带些生活用品。王平也让自己上大学的孩子,到郑德寿家体验生活和劳动。两家人就跟一家人一样。
联一人,帮大家。郑德寿所在的魏湾村距大道河镇有5公里多路,左右邻舍群众出行十分不方便,人们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全靠背驮肩挑。王平与郑德寿交上朋友后,暗暗下决心要为地方群众多办些实事,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几年来,先后争取投资5万元,帮助修建了大道河镇魏湾村5公里村级公路,投资5万元建成了村人畜饮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全村饮水困难,投资12万元,建成了集镇供水工程,为一方百姓造了福。魏湾村公路修通后,仅村民们背生活用煤一项,一年就使每户均减少费用450元。
大道河镇卫生院在这个典型的山区小镇中,在山区群众生命悠关之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卫生院多年缺少投资,房屋设施陈旧,设备老化。王平得知这一情况后,力主申报项目,投资改造了镇卫生院住院部、门诊所、机械室、扩大了手术室、更新了B超、胃镜等设备,如今镇卫生院焕然一新。
说到这些,大道河镇党委书记张修林、镇长张永胜备受感动。他们对笔者说,这些年来,王平和计委的同志情系大道,深受当地老百姓的赞扬。虽说联系了一个普通职工,却给大道人带来了很多福音。就在我们去采访的当天,镇上汇报了通往东坪(石炭资源)矿区公路需要改造。作为大道河镇为数不多的产业支柱,作为方圆几十公里上十余万群众生产生活用煤,王平当即与县计划局负责同志商量,竭力支持镇上的经济发展,争取将该项目纳入县2005年计划。 (朱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