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陕汽”永不悔
——记陕西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玉浦
(上接四版)
——抓企业文化之形。他说,形者表也。一个企业实力如何,形在某种程度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当然这个形不是有些企业热衷的“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作风养成和建设,是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机关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他从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入手,抓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把企业打造成了一个新型的中国重汽工业巨无霸;从产品质量入手,抓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开展“双优”工程,大打品牌战略,中国的“斯太尔”已深入军心、民心,傲立国际潮头。他提出“严格、公正、科学、高效”的规范和八条要求,抓点滴,点滴抓,机关形象越来越良好;他抓培训,抓风纪,抓提高,在东西厂区专门设立巡查小组,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着力打造一支作风优、技术精、素质好的员工队伍。
——务企业文化之实。张玉浦深刻地感受到,品牌文化和营销文化将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他提出在全厂开展生产同行业“最优产品”,提供同行业“最优服务”的双优工程,不久又推出了“以最好的服务,化用户的烦恼为零”的“贴心服务”,为品牌文化和营销文化赋予了具体而实在的思想内涵。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用户极大的反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买汽车就是买服务,买汽车就是买品牌”。张玉浦曾说,要让用户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还要得到更多精神上的享受,真正体验到“上帝”的感觉,不能让用户有买了汽车装了“一肚子气”的感觉。用文化来传播产品,走文化经销之路;用新产品体现文化追求,传达企业对社会的关爱,用文化打开一条厂家与用户之间和谐的绿色通道,打破用户与厂家仅仅是一种买卖关系那种古老的商家观念。这是张玉浦的一种创造,也是陕汽四年翻三番、大跨越发展的奥秘所在!
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也是产品品牌之魂。消费者在购买一种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享受一种文化。企业集团组建后,他又反复强调,既要吸收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又要坚持国有企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陕汽新的发展和腾飞。
艰难甘苦寸心知
张玉浦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他时刻谋划着企业之大业,所以总是非常忙碌,记者住厂两天才争取到了极短暂的会见,也终于见到了这个日理万机的企业家。他身材高大,长相憨厚,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睿智的灵动,话语中显示出知识分子的谦和、可亲。他语速不快,但却充满着一份真诚和热情。他虽年过六旬,但面庞红润有光,精神而健康。我从他的话语中读到了那份特有的坚韧、自信和刚毅。也许他曾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他祥和的笑容里蕴含着一份难以抹去的沧桑和平静。他一再对我说,企业能有今天,应该归功于政府和社会对我们的支持,归功于我们有一个极富战略思维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团结、敬业的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我一接触就知道他是一个不善张扬、实实在在的实干家,是一个值得让人产生敬意的好领导。
人的一生,值得回味、令人难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张玉浦有过苦难有过辛酸有过迷茫,也有过成功有过欢乐有过振奋。他出生于河北省南皮县堡子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也曾是一块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也是一块民风淳厚、百姓勤劳、渗透着浓浓传统文化的热土。而张玉浦就是在那样的氛围中长大的。父亲是一个1946年入党的老党员,母亲是质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他兄妹5人,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寒,12岁的哥哥患病,因无钱医治而早年夭折,父母便把更多一份疼爱给了幼年的张玉浦,而姐姐却承担了太多的体力活和家庭重担。穷苦的母亲常常为他的学费而苦恼,一次借遍了全村才借到两块钱。他曾因家境窘迫多次辍学,但都被那位好心的班主任老师把他带回了学校,并给他买了生活和学习用品,这件事令他终生难忘,感激万分。童年的他学习很好,9岁才上学,但多次跳级,很早便迈进了大学的门坎。在交大,他又是拔尖的学生,因家里困难,完全靠国家发的每月18元的全额助学金完成学业,为了节省车费,假期他也很少回家,这样也使得他能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学习上。他是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由于贫穷,父母已无力再供弟妹们上学。他说,父母、姐弟们为自己牺牲得很多,而自己却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没有能好好报答他们。这也成了他永远的痛和歉疚。他父亲去世得早,人缘好的母亲对他一生影响很大,“与人为善”、“宁可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人”就是母亲一直教导他的做人信条,他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并以此处世、做人、做事。他就是这样以宽广的胸怀,成就了陕汽,成就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在生活上,他没有任何嗜好。他不喝酒,不抽烟,不喝茶,吃饭也只吃清淡的。别人开玩笑说:“你当这样的厂长有啥意思?”他却笑笑说:“难道当厂长都要大吃大喝啊?”这些年,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陕汽事业,却无怨无悔。张玉浦长期的忘我工作,落下了严重的左腹疼痛,工作只要一紧张,就疼痛难忍。身边的同志劝他好好检查一下,可他却没有去,他实在是太忙了!就这样一疼就用手指去摸去搓,久而久之他的浅色衬衣被摸毛了,深色衬衣被摸白了。到如今,这把年龄的他还是每次去北京开会都是会一完、事一办,就立刻回来,当天一个来回是常事,为的是节省开支,节省时间,病还硬撑着。今年春节前,他发着烧,可工作忙碌连去医院挂液体的时间都没有,他硬是拖着病体撑了十多天。现在外事活动多了,接待应酬多了,不会喝酒、抽烟的他有时一顿晚饭却要赶三个场子。……他经历了很多事,有快乐的,也有烦心的,但他却总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也用乐观的情绪影响着职工,所有的压力和烦恼他都深埋心底,独自处理和解决。因为他深深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是个公认的急性子,恨不能一天做上十天八天的事。做事干脆是他一大特点,就连走路也是一阵风,一般人跟他出门办事,常常都得小跑。他酷爱学习,办公室、家里放满了书,还不断把他自己看过的好书推介给其他人共同学习。
他是个严于律己、言出即行的人。几十个春秋,他无论在何种岗位上,都是任劳任怨,积极工作;几十年来,无论走到哪里,不同的履历表上却写着同样的两个字:认真。在每年企业职工对领导干部的测评投票中,他99%的票都是优秀。1996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汽车工业再次跌入低谷,陕汽当年的计划落空,他带头扣发了自己和领导班子每人7000元的风险抵押金。在企业最困难的日子,厂里决定精简人员,实行内退制度,这一政策刚好把他的爱人也圈在里面,但按相关规定,她也还可以留下来。因为她的爱人是锻压专业教授级高工、冲压方面的专家,这样的人才企业很缺。他完全有理由把她留下来,职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其他领导也都这样坚持,可他却坚决不答应。他对好心的同志们说:别的技术骨干、专家可以留,唯独她不能留,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厂长的妻子,我身不正,令焉能行?他主动做通了爱人的工作,带动了这项政策的落实。
他有两个儿子,可他却没有更多时间用于孩子的教育和与他们相处。可两个孩子都很出息,很争气。大儿子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小儿子毕业后,曾在西安的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为一宗涉及陕汽的出口贸易,因张玉浦要公事公办按招标择优选择外贸公司,该公司没能中标,儿子也因此失去了那份工作。但儿子很理解父亲,经过自己的努力、辗转奔走终于在远离父母的异国他乡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张玉浦深深知道自己欠家庭、欠爱人、欠孩子、欠亲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当他看到企业今天的辉煌,心中又感到了一份平衡和宽慰。得失、功过之间,他只想选择无怨无悔。
张玉浦是个与职工心相贴、情相系的好领导,他很好地坚持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党的方针,定期召开职代会、厂务公开大会,坚持把企业发展的方针交给职工讨论,实行民主管理。同时就工资、劳保、比价采购、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基建项目招标及工程质量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接受职工监督,较好地发挥了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在企业九死一生和以后几次的大发展前夕,他亲自拟定了专门题目,组织职工开展“陕汽向何处去”、“怎样做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陕汽人”等大讨论,还在职工中大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动员职工拧成一股绳,共度难关。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人人讲真话、办实事的良好氛围,使企业轻装上阵,在健康、和谐的跑道上飞速前进。
他常告诫班子成员:“任何漠视职工的做法,都将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他说:“职工的事对于企业可能是小事,但对他们个人却是天大的事,所以一定要关心职工。解决好他们的困难”一句句,一声声,说得诚恳、实在,发自内心,毫不做作、掩饰。他做一切事情,始终坚持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既就在企业最困难的那些日子,他宁可自己在外面白天黑夜连轴转跑借贷,也要给职工准时发放工资。在企业稍有转机之时,则积极改善生存环境,筹资数百万元对山沟老厂进行了饮水工程、通讯工程与市场的建设与改造,近几年又投资上千万元在西厂区进行暖气改造、住房和图书馆建设,从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上关心职工,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陕汽德龙F2000重型牵引车
陕汽奥龙S2000重型载货车
张玉浦作为领导,没有盛气凌人的派势,有的是一脸和善。他的和善溢在嘴角,挂在眉梢,闪动在眼神里。职工们带着爱戴和拥护的深情这样概括他的人品:好人。这简单的两个字,是对他刚正不阿的人格、爱憎分明的灵魂、宽厚朴实的品性的最高褒奖。记得有一次,一位普通职工来厂办反映,说他总是看到董事长走路上班不坐车,这样万一出点事怎么办?厂长现在不只属于他自己。如果他的车子坏了,我们应该给他买车;如果他只是想锻炼,我们应该给他安装器材;即使真想走路,也应派人陪同。办公室把这个职工的意见给他说了,他听后只是笑笑没吱声。几天后,这个职工发现董事长依旧走路上班,他又再次找到厂办。事是再小不过的小事,可说明张玉浦已深深融入了陕汽人的心中。张玉浦是快乐的,张玉浦是幸福的。他的人格魅力已经成为陕汽宝贵的财富,陕汽的职工十分庆幸有这样一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好领导,他们说:“我们遇上这样的好领导,是企业之幸,职工之福。只要张玉浦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在艰难曲折的并肩战斗中,张玉浦与职工们形成了一种鱼水相依的亲密情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能不红火吗?
2004年12月1日,雪花漫天飞舞,大地一片圣洁,陕汽集团2005商务年会在西安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新战略、新形象、新梦想”。会议正式发布了陕汽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立足20年,规划大陕汽,第一步建设新基地,到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第二步到2010年,一座与国际接轨的、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汽车城将横空出世,销售收入将达到200亿元,力争10年内将陕汽建成特大型企业集团。立足20年,规划大陕汽!站得高,望得远,大气魄,大手笔,他们将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壮志凌云地描绘着以西安北郊重卡新基地、蔡家坡零部件基地和宝鸡专用车基地为中心,以800里秦川为链条,以陕汽集团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带,力争10年内把陕汽建设成为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宏伟蓝图。在张玉浦的精心策划下,陕汽人正在以国内外汽车市场为平台,将陕汽之歌唱响全世界。目前,总投资19.8亿元、占地3400亩的重型汽车新基地正在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区内热火朝天地建设中,预计二季度将正式投入生产。为开拓进取,赢得更大的发展,他又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抉择:建设西部车城!西部车城的建设,标志着陕汽的再一次创业全面拉开帷幕。
这是一个百舸争流、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是一个鼓翼腾飞、尽显风流的年代。张玉浦,作为陕汽的领航者,他的眼前已经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这条大道从西北出发,伸向全国,辐射到全世界。当然,前进的路上还会有风险和危机,还会有坎坷与波折,但身经百战的他,将引领新的陕汽集团,在这条金色的大道昂首阔步不断前进。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国内一流,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汽车生产基地将在三秦大地渭水之滨屹然崛起!
在我就要结束这次采访,即将离开陕汽之时,太阳从天边的云层中露出了笑脸,霞光万丈,远远望去,雄居在古城的陕汽集团,就像一条鳞光闪耀的巨龙,显得格外神勇;再想起沉着、自信的张玉浦,精神焕发,豪情满怀,用自己卓越的智慧,开创着陕汽金子般璀璨的明天,以一个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品质铸就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