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西九棉单亲职工生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单亲职工生活普遍孤寂困难
社会的进步,促使婚姻的选取有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但这种更自由选取的结果,却导致了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单亲职工一族。近期,陕西九棉在对单亲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中发现,单亲职工比例尽管只是正常职工家庭的4%,但他们的生活状态可能引发的结果却令人忧虑。单亲职工是当前职工队伍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解决单亲职工的生活困难,不仅涉及到维护这部分人的基本利益,更关系他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
单亲职工目前状况
在陕西九棉共有单亲职工105名,其中女职工75人,男职工30人,目前,该厂单亲职工26人有单元房,55人住非单元房,11人在外租民房,9人与父母同住,4人住单身宿舍,平均住房面积每户为16.1平方米。在这些单亲职工中,享有子女监护权、承担子女主要抚养责任的有77人,占73.3%,承担部分抚养责任的有24人,占22.8%,还同时抚养子女和赡养父母的有4人,4人无子女。这些被抚养的子女平均年龄13.8岁。单亲职工中有5人月工资达到780元,12人下岗,其他单亲职工工资在270元—550元不等,平均482.7元/月,人均241.4元/月。在这些单亲职工中,申请并接受困难补助的58人次,其中子女助学18人次,患大病补助32人次,共补助金额42200元,占全公司困难员工补助的55.5%。
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
105名单亲职工中,丧偶9人,因“感情不和”离异的有78人,占74.2%,因经济原因离异3人,其它问题离异15人。而第三者介入则是造成“感情不和”“其它问题”的主要诱因,其结果就是导致单亲家庭的形成。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客观因素,一方面来自于主观。后者主要与各自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有关。
单亲职工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单亲家庭就是家庭不完整,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更容易受到伤害,自尊心更容易受到打击,感情会更加脆弱,这种来自家庭的破裂使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导致在学校学习思想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在对被监护的77个子女问卷和入户调查中发现,学习成绩超过平均分数线以上者只有10人;在校能积极参加校际活动的32人,被动参加的58人,不愿参加的15人;在是否关心他人方面,29人表示愿意关心,36人表示无所谓,12人表示没必要。爱心的缺乏和对生活的漠视,使这些孩子一方面表现为孤独,离群,易受挫折;一方面又爱挑起事端,自暴自弃,以平衡因单亲而受到的歧视心理。由于受教育不同,大多数单亲职工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被动的停留在期待他人理解、同情和救助中,以为造成自己不幸的根源是他人和社会。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由于感情因素而造成的单亲职工,对婚姻的失望程度不同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特别是由对方的婚外情引发家庭解体的单亲职工,对同性的排斥相对婚前大大增大,甚至产生出报复心理,引起他人家庭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105名单亲职工中,除12名下岗外,其余的在岗人员每月的生产出勤率不能保证100%。调查发现,达到95%以上的不足7人,达到80%左右47人,80%以下29人。来自孩子、父母和自身等因素,分散了他们的工作精力,表现在生产出勤率低,工作质量下滑,直接影响到各自收入降低,其结果使生活状况陷入困境,形成恶性循环。在对这些单亲职工进行调查中发现,基本生活困难,看病就是医难,子女入学难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单亲职工在生活状态及其不良的情况下“痛并艰辛”的生活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没有抱负,没有理想,不少人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幸福追求,将幸福的全部意义都聚集在了孩子和父母身上,承受着经济贫困,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和不再下岗的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也远离企业文化生活,埋头于一般简单的劳动付出,以换取生活的基本保障。在这些单亲职工中,有求偶要求的只有23人,占全部单亲职工的21.9%,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的人生标准已降至非常令人担忧的底线。社会各界应关注这些职工的生活问题,并为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出智出力。
■本报记者 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