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08日
北国周末-周末文萃
04

上海工人盼望社会分配更公平

“厂领导可以吃肉,但不能没有监督、约束;工人可以喝汤;但也要有底线。”在国营企业工作过24年、一年前才离开上海某不锈钢器皿厂的朱辉说,工友们常常议论:为什么“市场涨物价,老板涨身价,工资涨不动,劳力最廉价?”这种议论反映了上海一部分产业工人的心态;他们希望:社会分配公平些、分享成果实际些。

在岗工人:付出辛劳求回报

朱辉说,他原来所在的企业经历过合并、改制,效益越改越差,工人越来越少,如今已靠出租厂房来养活部分在岗工人。但“厂领导从来没亏过。今年春节前,工人勉强拿到上海市规定的每月六七百元的最低工资,而厂长照样买轿车,结果被气愤的工人给砸了”。朱辉说,我们工人经常抱怨,现在企业领导的权力太大了,没有真正制约,只赢不输。厂子好,领导风光;厂子垮了,他们最多挪个位置,吃亏的总是工人。领导与工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谈不上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像我这样在国企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人,对国企是很有感情的。到头来还是被迫离开,到私营企业去挣点钱养家糊口。”朱辉说,“我们最希望领导善待企业,善待工人。改制不能总让少数人得利,让多数工人受损啊!”

离岗工人:过去牺牲待补偿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下属第九印染厂的“协议保留劳动关系”(简称“协保”)户张建斌是上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中下岗、转岗的百万工人之一。有关政策规定,在到60岁退休年龄之前,“协保”人员拿不到退休工资。因为技术、年龄的原因,张建斌没有找到新工作,每月只能从街道里弄领取100元的困难补助金。全家三口主要依靠他爱人每月800多元的退休金过活,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达不到上海最低生活保障线。但按上海市规定,“协保”人员不能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

张建斌很困惑:“像我们这样五十多岁的人,在国企干了一二十年。好政策没享受到,一下岗轮上了。产业结构调整如今也见了成效,这里有我们的牺牲,而我们却成了社会最苦的人。为啥就盼不到政府拿出点政策,向我们这一代工人倾斜点呢?”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认为,下岗、转岗工人们为改革作出过巨大牺牲,换来了经济的发展,现在应该让他们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应付的成本。

(据《瞭望新闻周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