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22日
北国周末-焦点话题
02

李处座的“牛气”

郁文

在素以“官多官大”独步神州的首善之区,北京城内的处级干部多如过江之鲫,但笔者却独记下了李景奇的大名。这首先是身为海淀区圆明园遗址管理处主任的他,在任上启动了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被媒体誉为“外耻内愚”的典型,一时暴得了大名;二来是在4月13日国家环保局组织的公众听证会上,面对诸多专家和媒体质询和关注,这位“处座”竟以“上卫生间”为由坐小车拂袖而溜之大吉,令人不由得感叹:李处座,你怎如此一个“牛”字不得。由此萌发好奇,欲就此君之冲天牛气作一番探寻和追问。

李处座牛在不屑一顾?观诸当日听证会上,责问、质疑之声不断,李处座三言两语之外,管理处仅有一位女副处长照本宣科。一个投资数千万元的工程,而且还事涉政治和历史,李处座正理歪理总有几条吧,可有理为何不讲理,竟敢不辞而别,最大的可能是对这些专家和相关人员不屑一顾。

“牛”惯了的率性而为?在京城处级乌纱不算大,可在李处座眼中毕竟“是官比民强”,何况麾下职工就有1700多名,手握驰名中外圆明园遗址实权,关起“园”内毕竟也是小国之君。平日里不要说谁不想饭碗敢吭一声,就是这么个大工程干了不就干了,要不是那个鸟教授多事,其他百姓即使“很生气”也奈其何。有鉴于此,昔日言出不二的“顽主”,怎能受得如此“鸟气”。

“肚里有‘病’道不得”?这年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道理谁个不晓,但要发财总要有个“局子”,君不见而今多少官员标迁拆、上项目,那外在理由无不冠冕堂皇,但骨子里却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这不,市面上零售每米7.2元的塑料,批发到圆明园硬是“优惠”到了28元多,这两千亩湖底铺的哪里是塑料,未尝没有处座白花花的银子?而今中途好事生变,除了暗暗叫苦不迭外,这些岂能为外人道乎。三十六计走为上,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毕竟是隔靴骚痒,鉴于由此可能会招致的“诽谤罪”,因而对李处座的牛气不敢再妄加猜测。但对于根治此类官员的“牛”病,却颇有几招要献。

首先要从加强监管入手。根据相关法规,湖底防渗此类工程,上马与否不但要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而且要公开向社会招标。这说明不乏制度制约,但李处座视制度为草芥,竟大干快上起来,若非兰州大学张正春先生偶然发现,四处呼吁,处座大人可能正准备“金剪子”恭侯上级领导剪彩呢?改革开放近卅载矣,法规制订汗牛充栋,如果都如“稻草人”栽在哪儿,以法治国岂不成了儿戏。

张教授发现,诸多媒体的质疑,让人们关注起这桩“外耻内愚”,可前前后后一月有余却少见相关人员的动作。海淀区人大、政协应该一个不缺,尚未见一个代表和委员发起质询和提案,不能不令人对其作用报以“白眼”;这里手续不全干得热火朝天,城建、市容,怎不见一家前去“执法”,仅就传媒披露看,这一工程就有巨大的经济犯罪嫌疑,以查处犯罪、严肃法纪、党纪的检察、公安、纪检部门难道都睡着了,还是静候某一级首长的指示再闻风而动。

昔日的文物、市政、教育部门被视为“清水衙门”随着各种工程上马,随着巨资注入,致使“清水”早已不“清”了,但却没有相应的管理跟上,怎能不使蛀虫丛生。就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今年城建投入过百亿,创下历史新高,但大伙目睹的马路开膛连连,花草今种明挖,不知有几许纳税人血汗中饱私囊。而财政预算总是一笔带过,没有透明,没有责难,没有质询,没有督察;每年的两会总是一片叫好和和气。如此下去怎么得了。

过去讲“天下名山僧占多”,而今名山大刹的僧也受制于官。别看这些官级小则股大不过处,可在权力分割下,纵如圆明园这般名扬海外的国宝,往往实际上成为管理者的一己之私。于是稀有国宝化为乌有,门票价格一路攀升,煮鹤焚琴自也不在话下。不结束上述弊端,圆明园的李处座也许这次因为“碰在枪口上”而有所收敛,但千万个单位的张主任、刘馆长依然会无法无天。谓予不信,见诸报端的南京城墙装电梯、临潼要改兵马俑市的“高招”不但层出不穷,付诸实施也并非是痴人说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