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在求索中奋进
——记延安市劳模、延长县北区采油大队大队长高安平
延长油矿管理局王家川钻采公司北区采油大队大长:高安平
也许是因为贫困山区艰苦生活对他的磨练;也许是因为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对他的熏陶;也许是因为他始终迷恋石油开发,才使得高安平这位从黄土地上走出的西北汉子在事业上大有作为。
1964年6月,高安平出生于延长县安河镇。18年后,高中毕业的他,在延长县水泥制管厂当了一名工人,时隔3年便到王家川钻采公司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一干就是十多年,工作期间曾担任公司副经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并主持了公司一年工作。2000年4月以来任北区采油大队大队长职务。2002年被评为延安市经贸系统“先进工作者”,从2001年起连续四年被中共延长县委、延长县人民政府授予“石油生产先进工作者”、“石油生产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模范职工”等荣誉称号。今年“五·一”前夕,被评为延安市劳动模范。
实干成就事业
从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诞生起,伴随着涓涓流淌的绿色原油,伟大的埋头苦干精神就扎根在延长大地。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期间高安平在钻采公司任副总经理,主持公司事务。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已经经营了十多年的钻采公司仍资金短缺,债务沉重,机制不活,多年原油产量总是徘徊在1.4万吨左右,上缴税收50余万元,而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续三年未打一口新井,生产经营陷于极度困境。
为了使延长经济走出低谷,尽快扭转落后被动局面。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管理增效益,审时度势,果断提出“分块搞活,竟价承包,运销统管”的工作思路。对钻采公司进行了彻底改革,把原公司按开发区块一分为三。2000年4月成立了北区采油大队,组织上安排高安平担任北区采油大队大队长。当时是无资金,无设备,无办公场所,无旧井位垫底。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高安平同志鼓足勇气,决心带领23名职工背水一战。在5月份生产动员大会上他庄严提出了“上北区重振雄风,再创业奠定基础,咬牙关事业要成”的口号。全体职工用自己的住房抵押贷款50余万元,加上县政府的借款200万元,购买了一组旧压裂机组,在生产基地购置了几间简易活动房,开始了北区石油生产前期工作。
2000年5月,在气候十分恶劣的条件下,高安平带领仅有的23名职工投身工作,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他和职工一起运电杆,挖土坑,栽电杆,架线路,这些工作全靠人肩扛手拉,大家晒黑了脸,磨破了手和肩,无人叫苦叫累。在施工过程中,饿了,每人啃几个干饼子充饥,渴了,喝上几口凉水,午休时就在山坡上躺一会,就这样苦干大战三个月,完成了架电线前期工程和公路新修工程。
时令跨入2001年的大年除夕,一场茫茫大雪,县城银装素裹。初二这天,人们仍然沉浸在节日欢乐的气氛中。高安平突然接到报告,油区的原油出现憋罐,如不及时运出将会造成巨大损失,要运,路又不通,怎么办?经过瞬间的思索后,他立即带领20多名职工徒步赶到现场。从早上7点扫起,一连9个小时,大家没吃一口饭,没喝一口水,渴了就在大路上抓把雪塞进嘴里,直到把6公里路全部扫通为止。当目送着一辆辆运油车平安下山后,他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从2000年4月到年底,他们大队共计生产原油3000吨,占年计划2700吨的111%,实现利税74万元。初战告捷,使他更加坚定了走“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的石油开发新路子的信念,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加大了企业开发力度,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狠抓了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2004年底,他们大队共计钻井629口,投产新井449口,生产原油8.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552万元,实现税费积累5000万元,上缴税费4000万元。
企业兴旺,他们又积极回报社会。几年来,企业投资10万余元,逢年过节,带上慰问品深入一线看望生产工人和困难职工;投资3万余元配备了高标准、新科技的多媒体企业信息库硬件设施。以投影幻灯制作了配有2万多文字和330幅插图的软件充实了信息库内容,创建了高标准的党教活动阵地;在全县万名党员联户扶贫工作中,企业投资2万余元给被帮扶的农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投资10万余元新修石桥,开通交通道路;受延长县委、县政府的委托,投资3660万元,承建了8幢住宅大楼,1幢商业楼,总建筑面积39772.36平方米。改善了职工住宿条件,投资130万元,修建了1幢办公楼,给各办公室配备了全新的办公设施,购置了5台电脑和1台打印机,改善了职工办公条件。几年来在石油开发过程中,他们还解决区块周边群众水、电、气、路、校等实际困难,据统计,给村民打水井30余口,使用天然气农户达到千余户,修公路约40公里,修建农村小学5所,另外还投资维修改造了县宾馆、修建了王家河水厂。
管理抓出效益
俗话说:“过人之师必有惊人之举,惊人之举必是过人之师”,延长县北区采油大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为延长县的石油产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辉煌业绩。这与高安平注重抓企业管理密不可分。
注重人本管理是他常用的法宝。北区采油大队领导班子组建之后,他深知自己作为一班之长,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为自己定下了“科学管、踏实干、创一流、做贡献”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其中把“科学管”放在首位。他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班子成员分工,签订目标责任书,使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目标,形成了“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筑成坚强堡垒。他严格按照“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要求坚持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政治理论,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切实做到“思想好、作风硬”。
注重成本管理是他的杀手锏。他经常对职工讲:“讲效益,就得讲节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购置设备时,尽量利用各种关系压低价格;积极与大油田联系,争取大油田的支持;将能够利用的旧设备恢复使用;经常与各废旧配件市场沟通,对能够利用的配件,低价拆配。仅在压裂机组上,就采用这种方法节约配件费达到50多万元;发动技术骨干搞自制品。例如抽油机底座在市场上每对价格为900元左右,而自制成本则为165元。据统计搞自制品每年可降低成本10多万元;通过多次对抽油井观察,对各油井进行分类排队,采取可长抽的井就长抽;可间歇抽的井,就定时抽。这样既节约了用电,又减少了井机的磨损。
注重安全生产管理是他紧绷的一根弦。他在各种会议上经常强调:“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防范胜于救险。他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大队、科室、班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每年大队同各科室和班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事故连带责任制,实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负责的良好局面,并以制度建设来确保安全生产。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定方圆的规矩。在高安平同志的指导下,北区采油大队制定出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十几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覆盖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岗位和环节,特别是对施工岗位技术操作、机械驾驶、防火防爆等方面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有了明确管理细则,从而使安全生产步入了制度化管理轨道。他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的教育宣传,使职工提高了安全认识,实现了“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他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始终把查违章、查隐患、消除违章事故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项长期和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注重制度管理是他严格要求的标尺。高安平结合企业实际,按照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要求,借鉴优秀企业管理经验,打破了企业原有的固定模式,使国有石油企业实行民营管理,企业内部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率先在全县试行了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聘任制,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聘任领导班子成员,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制;实行了企业班子集体研究制度,健全了办事程序;加强了财经制度,严格了财经纪律。通过这些制度办法的实际操作运行,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管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逐年翻番,利税上缴成倍增长。
廉洁树立形象
一个廉洁奉公的领导才能带出一支廉洁奉公的队伍。高安平上任后,组织相关人员专门修订了廉洁自律十条规定,严格执行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发出了“廉洁兴企从自身做起”的动员令。北区石油开发所用的材料数量非常大,社会方方面面想做生意的人蜂涌而来,甚至有些老板请客送礼,都一一被他婉言谢绝。他专门成立了材料供应小组,由专人负责,首先对市场进行考察,同行互相比较,论价格高低,论质量好坏,论资金雄厚。然后进行专门会议确定。在人员用工分配和个人待遇上,他带头按规定办事,工资分配和年终资金与副职一样执行。北区采油大队成立伊始,他想:出差单位派车,住宿报销,还为什么报销差费呢?于是当第一次单位财务科人员把差费送来时,他马上退了回去。从此后北区领导谁也没有领过差费。这几年,社会上有好多人都想在石油上获利,为此,和他联系做生意的不乏其人,都被他断然拒绝了。有好多人都说他傻,他回答说:“如果这样有利于工作,这个傻子我愿当”。在单位大小事上他严格做到:遇事多商量,问题同解决,财务支付对内实行公开。每当货款回笼后,及时召开集体会议决定,合理支配,公开兑付,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多少年来,他时刻牢记“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严以律己,以廉立身。平时要求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事,首先他自己不做。北区明确规定办私事不准动用公车,确有特殊情况可按规定价格收费,队长、副队长每天收用车费150元,其他人员每天收200元,统一由财务科开票用现金交纳。在实施钻前工程中,他采取召开集体大会公开竞价招标的办法,明确工程质量,限定时限,统一验收,有奖有罚,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拥护和赞赏。在人员调整方面严格结合实际能力,全面打破临时工与正式工界限,实行技能岗位责任制,能者上,庸者下,彻底制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年多来,企业公开处理违纪职工60人,其中罚款处理45人,解聘15人。
高安平同志在石油生产战线上,奋战了21个春秋,为“石油强县”特色经济的发展,他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人生在求索中得到升华,事业在求索中不断奋进,他用求索精神将企业带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