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26日

陕西工人报专版 艰苦创业成大志 和谐社会做奉献

当前版:第A4版:专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版
04

艰苦创业成大志 和谐社会做奉献

——记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三台界煤矿董事长王润榆

王润榆董事长正在构画蓝图

2005年4月11日,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榆阳区常乐堡小学的百余名师生来说,却终生难忘。因为从这天开始,该校的142名学生不仅免除了购买课本及所有的学杂费用,同学们还免费穿上了统一定做的漂亮校服。而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将每年拿出10余万元对该校进行长久资助的,正是陕西省榆阳区三台界煤矿董事长王润榆。此前,王润榆已经拿出30多万元用于榆阳区的扶贫济困、兴教助学和支持公益事业。

苦难练就坚韧品格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王润榆对这句名言感悟颇深,他说苦难不仅是个好老师,而且还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王润榆出生在古城榆林一个贫困家庭里,全家三代十二口人仅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家里的光景过得可想而知。随着兄弟姊妹一天天长大,家里开支更加捉襟见肘,为了维持生计,勤劳而善良的父母只得带领全家搬迁到当时还荒无人烟的榆林南郊,开垦几分荒地种上些蔬菜,并借钱买了几只奶山羊。每天,王润榆看着奶羊吃了自己亲手割来的嫩草又挤出白花花的羊奶,他只得咽着口水,因为知道家里还靠卖了这些奶子才能买回必需的油盐酱醋。

清贫的生活并未影响他的好学上进,天资聪颖、悟性极高的王润榆刚呀呀学语后,就缠着哥哥姐姐讲那些当时还不太明白的故事,等到上小学时他已知道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也知道了黄帝、炎帝、孔子、孟子和诸葛亮、曹操这些历史人物,当然他更喜欢两个出身贫苦的伟大作家——俄国的高尔基和我国的高玉宝,直到今天他讲起这些也如数家珍,还能大段背诵高尔基的名作《海燕》,他认为诗歌结尾那经典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诗句,包容了一个真正男人能承载苦难、激励永远奋进的宽阔心胸。

有了这样的心胸,到他十一岁看着家里的生活非但没有大的改观,母亲反而陷入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困境时,便主动为家里开始分忧,几经思量后瞅准了建筑行当,他以每天一角五分钱的价格租赁来一辆架子车,做起给建筑工地送砖头的生意。在30多度的高温天里,他一滴汗水甩八瓣,车子的拉绳深深的嵌入嫩肉里,咬牙干了一个月,收入竟达到60多元,比父亲的工资都高。

人生创业淘得的第一桶金,给他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尽管还是一个孩子,但他可以用成人的姿态走向社会了。他的吃苦耐劳感染了建筑工队的负责人,人家主动接纳他干上专门和灰、搬砖等重体力活但工资高的“建筑工人”。有一次他在开挖一人多深的管道沟壕时,成年工人一天才挖了30多米,而弱小的他竟然几乎用一天一夜时间挖了50米。当时曾有一位建筑工队领导感叹的说,这个后生真可畏,恐怕有一天了不得!

学习技艺下海经商

王润榆常说,一个人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本人手里,结果如何则看自己怎么来驾驭。

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几年,已经成熟老练的王润榆,1978年幸运地得到一个当工人的机会。一步就能进这个在全地区都有名的国营单位当工人,这在当时是多么令人艳羡的事情啊!他兴高采烈地进了单位,却发现每天的工作十分清闲,清闲里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惑,难道就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吗?困惑中他自我加压,下定决心利用单位宽裕的时间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技艺,为争把前些年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于是,他系统学习了初、高中课本,同时结合本职工作学习了《电工学》、《送电与变电》、《机械原理》、《机械绘图》等专业知识,就是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式的“充电”,为今后的创业打下扎实牢固的科学文化和管理基础。

1983年,当全社会的人们都拥挤在想方设法进入国营单位的“大道”时,已熟炼掌握了电器维修技术的王润榆不顾家人的反对,另辟了一条新的人生道路,他在南郊办起了榆林第一个国营职工下海经营的机电修理与经销门市。由于他有技术,懂经营,服务热情周到,并经常深入到乡下给农民朋友们维修水泵和电机,很快赢得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可。记得有一年夏天,正是夏灌的紧要关头,30多公里外的某乡村电路发生故障,致使几台正在运行的水泵被烧毁,心急如焚的农民连夜赶到城里找王润榆救急。他二话没说带着工具坐上手扶拖拉机就走,拆电机,绕线圈,一干就是20多个小时,直到水泵重新隆隆启动,他才松了口气。看到农民家里比较贫困,苦孩子出身的王润榆只收取很少的材料费。很快,他竭诚服务农民群众的义举传了开来,到现在北草滩地区的许多老百姓还记得当年那个手艺好、收钱少的“小王师傅”。

诚信是金,没过几年工夫王润榆以良好的服务,诚实的信誉,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在古城电机修理和销售行业里独树一帜了。

重担压不垮硬脊梁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颇有经营头脑的王润榆开始抓住国家刚刚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高屋建瓴地把视野投到了更远处。

1995年,他得知一个消息,有一家国营煤矿未办任何手续,就试验性的在牛家梁乡三台界村筹建新矿,但他们多方筹措22万元资金,在开矿掘井8个月后终因这里地质出现大量流沙,征得煤炭局批准后而彻底放弃,另造新址建矿。事实上,此前青云乡村民宣某等人也在这里开采过煤矿,成井后终因地下没找到煤而放弃。当王润榆赶到这个废弃的煤矿时,看到该矿已将所有设备甚至包括那些临时建筑用的砖瓦、柴草都全部搬到新矿址,留在这里的是一片狼藉。

“这里离著名的神府煤田不远,而且附近老百姓都有过挖煤的历史,难道偏偏三台界村就没有煤吗?”站在废井前,好琢磨的王润榆思忖起来:“这里应该属于榆神矿区的边角地带,到现在国家还一直未进行详细勘探,是否有煤需要科学论证,谁也不敢妄下定义。”于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他,认真说服了准备和他一起干的股东们,大家筹措起几十万元巨资决定冒险了,几经比较考察,找到在煤炭行当里赫赫有名的陕西省地质八队委托他们进行勘探。经过地质科技工作者几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在那个国营弃井的三四公里附近发现了煤层,且这里的煤炭品相较好,具备建矿条件。

找煤的巨额投资没有打了水漂,王润榆和股东们非常欣慰,他兴高采烈地来到煤炭局报喜并要求办理相关建矿手续。当时的煤炭局领导提议说,原来那个国营煤矿打成了废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现在你们找到了煤,看能否给他们补偿一点。王润榆和股乐们认为,补偿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根据所有煤矿都挂靠乡政府或其它单位的政策要求,他们就要求把自己的煤矿也挂靠在那个国营煤矿上,并一次性给该矿18万元的挂靠费。他的提议得到煤炭局和那个国营矿的赞同,他们很快签订了协议。

从此后的十年,王润榆大刀阔斧,把全部精力投身于三台界煤矿建设中来。

今天,当人们看到煤炭市场的火热场面和他头上成功的五彩光环时,又有谁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经历了多少挫折,承载了多少困苦,饱含了多少辛酸。

三台界煤矿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便是沙漠气候最真实的写照。煤矿创办当年,他和雇佣的民工们住在柳庵子里,天当房子地做床,风餐露宿,艰苦创业,每天他和大家一同下井劳动,有时候一下去就在昏暗的世界里劳作十几个小时。人常说,地下的事情是黑的、说不清楚的。的确,井下地质情况变化无常,流沙和透水经常出现,复杂的地质构造随时可以遇到。一次,工人们正在紧张建设巷道时,地下水突然冒了起来充塞在井田里,严重影响到施工。虽然请来几个有名的矿井专家都认为应该大量排水,但对于如何安置抽水的离心泵大家都显得束手无策。点子多、脑子活的王润榆经过认真思量,想出用钢丝绳把离心泵吊在空中的办法,很快就解决了排水的难题。

身心的疲惫和遇到的大量技术难题,对有着苦难经历的王润榆来说是可以承载的,但资金的匮乏制约着煤矿建设速度,令他颇感棘手。

在紧锣密鼓的建矿开始后,他过去的那点积蓄很快就花完了,而巨大的资金投入缺口仿佛像一个黑洞,随时要将他吞没。于是,他求爷爷、告奶奶的跑银行,找熟人,今天这里借点,明天那里求点,为了借钱他跑破了几双鞋,而鞋跑破了却再无一点能力购买。有几个春节,他是为躲债务而流落外面度过的,当万家灯火、鞭炮齐鸣的时候,他最感动的就是他听到妻子在电话里的鼓励和支持的声音,给了自己巨大精神动力。

即使是在资金严重短缺的窘况中,他在省上办理采矿手续时,还是按照国家的政策愉快缴纳了足额的费用。当时,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有关单位对三台界矿进行评估,又上报国土资源部确认,然后通过拍卖程序要收取巨额的采矿权价费。面对如此高额的费用一些股东想不通,认为自己的矿在当地建设时间不短了,虽说一直属于筹建阶段未采到煤,但也属于老煤矿,看着其它矿都没缴纳这笔费用,三台界矿如果一下子缴这么多,这对于一个正在建设的矿来说实在难以承受,大家的心里也不平衡。面对众说纷纭,王润榆认为国家给民营企业如此好的政策,我们只有模范带头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缴纳规定的各种费用才能对得起国家的支持和厚爱。于是,他耐心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终于统一了思想认识,后来三台界煤矿一次性就向省里缴纳了545.37万元采矿权价费,合理合法地拿到了采矿许可证,取得了采矿权,使之成为当地第一个缴纳该项费用的煤矿。

梅花香自苦寒来。几经磨难和挫折而压不垮的硬汉子王润榆,带领全体员工风里来、雨里去、经过十年的全力打拼,艰苦创业,先后多方筹集资金几千万元,征用土地200亩,修通矿用道路3公里,架设专用电力线路6公里多,到目前三台界煤矿初步建成具备年产30万吨以上煤炭生产规模的煤矿,已成为榆阳区重要的煤炭工业生产基地。

和谐社会需要善举

面对三台界煤矿取得的佳绩,王润榆谦虚地说,只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国家鼓励发展私营企业顺民心的好政策;其次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榆林大发展的好机遇;第三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一贯支持和关心。市区煤炭部门的领导刘乃儿、高明伟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心,并对王润榆的奉献精神予以高度评价。为此,将不遗余力的回报社会,以感谢党和人民政府及许多老百姓给企业的厚爱。

平时,喜欢广泛阅读书籍的他,更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一套由岳麓书社出版的《资治通鉴》伴随在他床头多年,那怕是在最落魄的时期他也认真阅读,他以古为镜,从书中体会到:目前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正是我们国家以人为本、走向文明和繁荣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企业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率先垂范,用一颗博大的爱心去关注那些弱势群体。

’王润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1998年当煤矿建设资金最为紧张时,当他看到附近的常乐堡小学校舍变成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时,便毫不犹豫的把刚刚借来的5000元无偿捐给该校进行修缮。

近年来,随着三台界煤矿开始投入试生产,初步显现了经济效益,在他们把有限的资金继续投入矿井建设的同时,王润榆说服股东们先后拿出30多万元回报社会。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该矿为当地10多贫困户一直免费提供着燃煤,还为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发放了数万元奖学金。牛家梁镇在小城镇建设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他们马上拿出10多万元予以帮助。

去年冬天,王润榆得知榆阳区巴拉素镇的志慧学校由于无钱买煤,同学们只好在寒冷的教室里上课的消息后,他一边耐心给已预付款的买煤客户做工作,一边心急如焚的先给该校送去了50吨上等好煤,解决了孩子们的取暖问题。当他看到该校严重缺乏资金,面临倒闭致几百名孩子辍学的困境后,又慷慨拿出5万元资助给该校。

今年4月2日,该校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樊芮给他写了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全文如下:敬爱的王润榆叔叔:

您好!我是榆阳区巴拉素镇志慧学校的一名七年级的学生,今天,我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给您写信,以表达我对您的敬意。

我从小由于家庭的变故,成了一名孤儿,是边志慧妈妈用她的爱心收养了我,使我得到了母爱的温暖,并有了上学的机会,由于志慧妈妈的办学,我和几百名沙漠里的孩子过上欢乐的校园生活,但我们家的经济却变得越来越困难,连简单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尽管我每时每刻都想买个“好记性单词王”的英语学习用具,以提高自己的外语学习水平,我实在无法向妈妈开口要钱,只好盼啊盼啊……

今年春季的一天,我和志慧妈妈见到您时,您用亲切的话语向我问长问短,鼓励我好好学习,报答妈妈和社会给我的养育之恩,并拿出800元钱让我买回了盼望已久的“好记性单词王”,这真是人间的真情、生命的源泉。

去年冬季,寒风凛洌漫天大雪,妈妈的学校由于资金极度困难,几百名孩子冻得无法学习,又是您给我们雪中送炭——拉来了50多吨煤,使我和同学们得以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安心学习。今年3月份,您又慷慨解囊——给妈妈的学校捐助了5万元现金,救活了一所面临倒塌的学校。我激动、我感动,我和同学们只有用奋发向上、刻苦学习来报答您,争取早日成才,回报社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尽力。

此致

志慧学校 樊芮

2005年4月2日

据了解,该矿已将帮助弱势群体、进行扶贫济困、支持教育发展和积极对社会回报等事宜,列为企业长期的投资发展计划中。最近他们又做出决定将拿出30万元帮助一个贫困村脱贫。

“五一”黄金周期间,记者来到常乐堡村采访,好多村民高度评价了三台界煤矿扶贫济困的义举。常乐堡村支书李学治、村主任韩文刚扳起手指告诉笔者,王润榆先生在本村投资建起煤矿后给村民带来的许多好处,一是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过去村里的劳力都要远到内蒙打工,路途遥远不算,收入也比较少,现在全村几乎所有的男劳力都在家门口的矿上工作,不仅家里得到了照顾,而且依靠煤矿大部分脱了贫;二是村里那些五保户、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得到初步解决,比如去年煤炭涨价后,村里有几户无钱买煤生活出现了问题,大冬天里这些村民家里冰锅冷灶,王润榆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雪中送炭,主动找到村委会,只要村里开来给贫困户们送炭的条子,他二话不说,要多少就给多少。到现在说起这事,受助的村民刘堂和刘正飞等人还泪水涟涟,直说王矿长是天下少有的大好人;三是依托煤矿,村里建起一个农贸市场,祖祖辈辈的农民在家门口前做起了生意,又有了另外的一笔收入。这两位村领导自豪地说,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近4000元,常乐堡村也成为榆林市的小康示范村。

在常乐堡小学,记者见到了该校李学武校长。他说,常乐堡村境内有6个煤矿和8个焦粉厂,但惟有三台界煤矿实实在在无私的支持教育。这个矿不仅每年资助全校学生们10来万元实现了免费教育,还时常对老师们进行慰问。前几天,他又拿来2.6万元,赞助老师们到南方去开阔视野,等放了暑假,全校9名老师都将出外旅游学习。李校长说最近学校里又转来38名学生,“五·一”假期后还有4名学生转来。在王润榆董事长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充满信心,一定把常乐堡小学办成一流的乡村学校。

站在李校长旁边的一位叫李学新的村民激动地告诉记者说:“从电视里看到中央要求社会和谐,所以我们盼望社会上有更多的像王润榆这样自己刚刚富裕,就不忘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亲民爱民的好企业家。有了这样的企业家,我们的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建设好。” (本报记者 刘海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