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10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钩沉·广告 敌后军民的反“扫荡”斗争 不能忘却的枪声 陈纳德与中国空军 魅力丁祖诒 不行春风 难得秋雨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钩沉·广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钩沉·广告
04

不行春风 难得秋雨

肖云儒

春天就要来临的时候,朋友秦俑拿来了一摞书稿给我,是丁祖诒先生的文集。

真真没想到老丁不但会料理经营那么大的一个学校,而且还能写出这么厚一本书。论文、美文、诗歌、评论,扬扬洒洒几十万字,心头便溢出了敬意。

很早便认识了丁祖诒先生。认识丁先生是因为他的西安翻译学院。从最初的一滴水到如今的一片汪洋,“西译”,给了世人多少的震惊。这中间凝聚了丁先生多少心血,局外人是想象不来的,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西译”是丁祖诒倾尽毕生而成的经典之作,是丁祖诒创作的一个文本,是丁祖诒人生价值圆满的体现。如我者只是在为文,而他,是用他的事业在为文,用他的理想在为文,用他矢志不渝的奋斗在为文,用他的一腔热血在为文。这就是西安翻译学院这部巨著。文集中的文章,有对自己成功秘诀的演绎和条分缕析的理性思考,是一个成功人士在长期的事业实践中厚积而薄发的硕果。

从最初的星星之火,经历18年的风风雨雨,到而今的燎原之势;从一百多位外国驻华使节两次专程访“西译”;从英美著名社区校长和教授亲临“西译”签定合作意向;从“拥抱太阳,为西译喝彩”的世界艺术家慕名“西译”的专场演出;从地方到中央各级领导人的关注与关怀;从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参观与肯定;从世界五百强四十万元“西译”大招聘;从凤凰卫视的北京——莫斯科申奥万里行车队的“西译之行”,等等等等许许多多知道和不知道的事实,翻译学院震撼着我,丁祖诒感动着我。

丁祖诒教育办得一流,也善于从办学实践中形成对中国民办教育的独到的理性思考。关于西译模式,关于丁祖诒办学理念,关于西译现象,曾多次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和理论研讨会。丁祖诒和他创办的西安翻译学院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北京大学也邀请他去演讲,顶尖级的公办大学和顶尖级的民办大学第一次在北大握手,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反响。丁祖诒是一个成功者,成功了的丁祖诒却没有名人的架子,他常走进学生食堂,来到学生公寓,在操场,在林荫道上与学生交流。他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多次减免贫困学生的学费,儿童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就是得到他的资助而圆了大学梦,他开创的事业为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圆了他们的成才梦,他也在为他人快乐的事业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是可以当做文本来读的。当今社会,务钱的利欲熏心,务文的沽名钓誉,务官的机心巧计。丁先生却在这世事纷攘的滚滚红尘中开辟了一方净土,从事纯洁灵魂的高尚事业。他真正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他的事业——中国民办教育事业,只为了他的理想——替落榜生实现梦想,替万千家长排忧解难。他抛家舍业,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创建了中国民办教育的航母。四面八方飞来的候鸟,在这艘航母上得到丰富的营养之后,重又飞向五湖四海,大展宏图。

“西译”短短18年的发展历程,向世人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不行春风,难得秋雨。丁祖诒不仅是中国民办教育道路上成功的实践者和开道者,而且是一位难得的思想者。他从“西译”现实教育成果出发,力图完成向未来教育思维的转化。丁祖诒的办学思想及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给中国教育事业的启发与影响,给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启发,新的思路.这远远地超出了“西译”办学的具体成果,而成为中国教育经验性的、规律性的精神财富。

作为思想者的丁祖诒,能够迅速、准确地直觉到历史潮流的走向,把握时代的脉搏,审时度势,改变航向,培养出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复合实用型人才。我想,他的胆魄,他的高瞻远瞩,也是他能卓然超群的理由之一吧。

连日古城春寒料峭,今夜细雨绵绵而至,滋润着窗棂,是杜甫笔下的春夜喜雨吗?遂率尔命笔,不暇辞饰,望丁先生和读者有以教我。是为序。 ——丁祖诒文集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