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刘福垣:
批租制下怎能有普通百姓住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认为,只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是无力购买住宅的,而目前的批租制下不可能有普通百姓住宅。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商品房都是批租制条件下为占人口不到20%高中收入阶层和外国人修建的,为产业工人和中低收入阶层消费的住宅还没有动工。所谓高档住宅本来就不是为普通百姓建造的。开发商追逐利润,根据犹太商法,把高收入阶层定为目标客户,是无可指责的。土地的批租政策和合法非法的土地倒卖,都迫使开发商提供越来越高档的住宅产品。土地政策不变,住宅的高档化倾向是不会改变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房价降低一半,我国的普通百姓也买不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住宅的按揭贷款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我们的银行只给住宅的开发商和租赁公司贷款,不向其他购买住宅的人贷款,就不会有我们现在担心的风险。
在土地批租制条件下,年收入不超过10万元的工薪阶层,通过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住宅等于受开发商和银行两重剥削,挤占了其他方面的正常消费,使劳动力在萎缩的条件下再生产。消费结构的失衡必然造成产业结构的失常。不动产占用过多的资金,必然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
普通百姓和一般工薪阶层日常生活即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是住宅的消费属性,他们为什么非要买住宅,而不去租住宅呢?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但是,在现行体制下,除了政府之外,没有人愿意为他们建造住宅,没有人愿意当他们的房东。如果政策和体制不变,政府即使有这个愿望,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目前的政策取向应开辟为普通百姓提供住宅的另一条生产和流通渠道。 (经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