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01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八月礼赞 军人的内涵 雁南飞 野山童趣 父亲说 当兵的人 广告 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而作 笑口常开 “神农”天姿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神农”天姿

□文/朱军

多少年来,神农架以神秘奇崛斐声中外。那“野人”出没的传奇,那炎黄至尊的农耕初祖炎帝的不朽风姿,令人向往不已。

沐着霏霏春雨,由鄂西车城向着久仰的神农架逶迤而行,出得十堰,见城长路远,峰绕峦牵,山的逼仄渐渐主宰了视野。翻过三架大山,房县到了,熙攘的人流与耸起的建筑似曾相识,可闪过的红柏凸现出几分陌生;六个小时过去,眼前弯路螺旋般还在攀援,硕大的“神农架风景林区”字样豁然入目,沟涧忽而有水,忽而干涸,气温则迅速降低,山隐峰现之间,神农架第一道风景燕子垭到了。

微雨之中,人进湿漉漉的垭口,周身一个激灵,上阶的腿脚也重了许多。移目打望但见崖低阶滑,深涧在侧,浓雾飘裹着险峻的谷口,遂赶紧挨着石崖攀扶,几经曲折,眼前豁见一个巨大的崖洞,吼声有回音,驻足无显路,洞口的亮与洞中的黑构成了反差,四面的凉气砭肌。正懵懂间,洞中阵阵燕子的鸣叫迸裂般脆响,须夷安静下来,几只燕子一掠而过,倏地望见了斜顶的一束亮光,顿感了些许神秘。猫着腰由侧洞踏阶而出,洞的冷气仍撵着后背,洞外的湿气依旧与雾雨相浸;沿着环形线路,过一豁口折上,突见崖顶高桥若虹,孤孤地飞腾,人临其上如进云海,而雨丝洒下,令人悚然一抖,以至回首之中,尚见桥悬雾浸,像一个硕大的叹号,直横在路之上、山之崖,渐渐又隐在雾中……

夜宿半山宾馆,却被鸟的呼唤叫醒。晨起漫步,感到在神农架深处如同对着氧吧洗肺。四面的峰峦如齿如锯,绿树伴芳草而织,鸟声让世外更静。几处悬壁、三两小河也亢奋中带了舒缓,剪裁着自然的色块。趁着早晨,车子载着行人往板壁岩而去,忽有阳光出云而泻,山野顿时豁朗了许多,沟涧、山坡满目的剑竹,有的干透,有的发灰,大多斜仄着,或干脆匍匐,不知是熊猫压弯还是被风掀倒……窗外红桦树闪过,有的人欢呼起来,因为看见了满山的杜鹃,这一片,那一堆,高高低低,无拘无束地怒放着,红彤彤、鲜亮亮,无不以舞姿般的娇妍与浑厚的温馨绽放着夺目的气韵,抓挠着人的眼,更升腾着人的心。那些路边的红桦,一律笔直,冷杉也全都挺拔如盖,充满着生命的积淀。到了板壁岩,雨丝频仍,顺着石级逶迤而上,风仍冷凉,雾仍飘移,可奇景乍起,惊叹连连。先是见一怪石远眺,被命名“金龟戏雾”,细观果然形神酷似;再一转头,正前两石一高一低,一曲一直,色古势拔,叫做“龙蛇对峙”,愈看愈见是大小苍龙在嬉戏,不由为大自然的造化而折服。拐过去,崖畔的“七叶一枝花”正鲜然而挺,这是神龙架的神草,与别的众多奇物共称为中草药瑰宝,而不远处,两崖兀立,仅可容一人侧过,被称为一线天,抬头果有一缝窄天在上,与牵连的妙景一起切换着神农架巧夺天工的风韵。

大自然的神秘精妙固然可佩,但更撩人情肠的还在于它的探不断、剪还乱的人类情结。在神农架,云为山之友,雾乃峰之伴,云卷雾遮之中千峦竞秀,众岭披纱,其奇其美如幻。在这幅员3000平方公里、海拔2700米落差的莽莽林区,聚散着神农炎帝的悠远传说,卡斯特地貌中的“野人”迷踪。在“野人”博物馆,大量的文字与图片记载着一桩又一桩“野人”探案,从一双硕大诡奇的脚印,一处崇山峻岭中“野人”栖息过的草丛,野人用过的石器棍棒,均可隐约可知“野人”的神秘并非子虚乌有。据说有二百多山民证明见过“野人”,有十数位人类学专家投极大的精力研考“野人”,有一位湖北学者弃了城市,留了长长发须蹲进深山专事“野人”,由此与妻子分手,甚至因长时间孤独连说话都口吃,可他矢志不移追踪研究“野人”,终于揭开了一层又一层“野人”的神秘面纱,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论文。进了古人类风景区,你攀崖而上,睹乌龙缠树,惊天旋幽洞,踏淋漓便道,无不感到神秘有加;若是由金猴岭飞瀑伴鸣而下,再去天生桥明劈的栈道潜行惊眺,那风景垭的浓雾,隐约其间的石林,以及群峰争高、众峦笔立的气势,更令人叫绝。

大约在1963年,首批筑路大军进了神农架逢山开路,十年仅修了四公里,揭开了探幽溯源的第一页。尔后,这批筑路者留在了神农架,且安家繁衍,成了扎根于此的神农架人。到了70年代末,更大的开发热潮掀起,路修通,伐木成了神农架的致富主业。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神农架的滥伐乱砍引起了多名学者的忧虑,几经呼吁,终于封山育林,使得神州继大小兴安岭之后最后一块天然原始林带得以保护幸存。而今,神农架林区辖六万子民,凭奇山奇景开发,走出了生态旅游的兴业之路。

站在新兴的木鱼镇街口,见山镇楼宇参差,小河清波洌洌,走过吊桥,进移民的农舍,一睹家庭炒茶设备,你心里滚过的就不止是一股热流,更有不尽的清新与光明在散开。站在神农坛以五谷杂粮洒铺的祭坛,眼见炎帝造像,他形如中医,神似天罡,正俯视着茫茫的人世——那半睁半闭的始初目光,似乎为神农的天姿欣慰,又像用不尽的智慧在启迪着后人,祝福着子孙和谐平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