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致贫 尴尬了谁
·冀卫军·
人们常说干什么能脱贫致富,可至于干什么能致贫的问题,恐怕没有人考虑过。然而,记者对山东苍山部分农村教师生存状况的调查却表明这样一个让人倍感尴尬和大跌眼镜的事实——从教致贫。作为苍山县艾曲小学的数学老师,王振业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干了30年教师,现在村里人都盖起了新瓦房,可他连旧草房都修不起,至今还住在防震棚里。家里一贫如洗,连村里一般百姓都比不上……
作为农家出身的我,看到这则消息,心头不禁为农村教育的尴尬现状感到一丝心痛,并有点欲哭无泪的无奈。
尽管造成当前农村教育普遍落后和教师遭遇尴尬的现状,有诸多因素和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经济的原因,但我觉得关键还在于,尊师重教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一些贫困山区,仅仅是浮在面上,而不能深入到实际中去。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占全国人口近70%的广大农村,教育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算术和投入产出问题,他对于整个国家的未来,将是一件非常恐怖和可怕的事情。
针对这个问题,社会学家李楯曾发表看法指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制约因素不在于财政有没有钱,关键在于政府对自己的问题单子怎么排序,把什么看作最重要的。尽管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他的确指出了当前我国教育的“软肋”——在教育主导思想和立场上出现了问题,没有解决“公民受教育的平等是最基本的平等”问题。
一代伟人邓小平曾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对于成千上万甚至是上亿的广大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们来说,从教致贫是社会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