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三种病发病率上升
7月份我省11人死于传染病
本报讯 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2005年7月全省报告17种乙类传染病15066例,与去年同月比下降20.61%;报告死亡数11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7月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6.93%;与去年同月相比,报告发病数上升的病例有3种,按上升幅度依次为:布病、梅毒、猩红热;有12种传染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按下降幅度依次为:伤寒和副伤寒、流脑、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病毒性肝炎。7月共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6种3254例,与去年同月比上升19.90%,无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为: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占发病总数的99.23%。
省卫生厅有关专家提醒广大群众: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提高食品卫生意识,当心“病从口入”。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加热后食用;要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要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搞好家庭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如果家人有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家庭成员可服用氟哌酸等药物进行预防。
本报记者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