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24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秦岭水泥 追求卓越

当前版:第A4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4

秦岭水泥 追求卓越

——来自秦岭水泥系列报道之二《改革发展篇》

张向荣

秦岭水泥,49年的峥嵘岁月,49年的上下求索,49年的发展壮大,49年的继往开来。有过泥泞泪水,有过时代辉煌,有过风雨艰辛,有过春风得意,更有过蹉跎岁月后的快步发展。49年留给人们的也许只是时空概念,但天长地久,经过激情跨越,饱尝理性反省自然会沉淀出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深刻含义。智慧理性,让我们每过一个时段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坐在历史的长岸,俯视她奔腾流逝的波涛,回首历史,我们无不关注秦岭水泥,惊叹着那么多的奇迹与第一,那么多的荣誉和辉煌,我们更加感动着风雨兼程所经历的磨难、困惑,挫折和坚韧。秦岭水泥,每受一次撞击,更加成熟;每经一次风浪,更加坚强;在困惑中奋进,在发展中做强。长期的磨砺,坚毅的创造,燃烧的激情,在创新与发展中生成永恒的力量。这是笔者在秦岭水泥采访数十天后,发自内心的感叹。

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改革与发展是长期重大的主题。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无数企业的兴盛与衰败案例表明:不断适应市场、不断适应企业运作的客观规律,是企业生存与壮大的唯一选择。

公司总经理王振海(右一)党委书记黄四领(左一)陪同省上领导视察

立足水泥主业 快速做强做大

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关键在于决策的正确与否。通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在陕西省建材工业总公司和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下,公司党政班子变得更加成熟坚毅和理性。秦岭水泥坚定不移地走做强做大水泥主业之路,迅速占领矿产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新建水泥生产线为主,实施重组兼并,快速滚动发展,加强对外合作,尽快打造1000万吨特大水泥企业集团。同时,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深化内部改革为动力,构建和谐利益群体,使企业步入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

多年来,秦岭水泥人均利税一直稳居陕西省建材行业前列,是全省的利税大户、明星企业。秦岭水泥不仅是全国建材行业“百强”之一,而且两度跨入全国500家经济效益最佳工业企业之列。秦岭水泥资信状况良好,是陕西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并被多家金融机构授予“AAA”级企业称号,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壮大,并先后成为省级先进企业和国家二级企业。企业产品在省重点工程中市场占有率为90%以上。这是秦岭水泥多年来一直为社会各界所津津乐道的基本影响,秦岭水泥的建设成就还不止于此。

根据省政府以秦岭水泥为核心组建特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要求,以及公司“主业领先,做强做大”的发展战略,公司2010年的发展目标是水泥产能突破1000万吨。

铜川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干法生产线是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点工程,同时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该项目也是秦岭水泥为了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宏伟目标,扩大公司规模,打造西部水泥航母而建设的一条大规模生产线。2003年8月28日,公司决策层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审时度势,顶着风险和压力,果敢决策,正式开工建设铜川项目。这项重大举措,不仅为项目建设赢得了有利时机,更为公司长远发展抢得了先机。标志着秦岭水泥在做强做大发展之路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控制风险。

铜川项目关系着公司的对外形象,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倾斜和对重点建设的大力扶持,尤其是陕西省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都为水泥行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尤为重要的是当前水泥市场高标号缺口较大,干法水泥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干法生产降耗节能优势,成为取代立窑水泥“上大关小”的必然趋势。

铜川项目建成后,其配套水泥粉磨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首先是将湿法水泥粉磨能力提升列入2005年秦岭水泥生产经营综合计划:对湿法两台水泥磨实施提升改造,改造后新增产能60万吨/年。

西安是秦岭水泥的主要目标市场,加之其周边有丰富的混合材资源,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西安市(或耀县)建设100万吨/年水泥粉磨站项目在不久的将来便可实施。

宝鸡年产22.5万吨粉磨站已建成投产。

在旬阳建设2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准备就绪。

在省内主要地市周边辐射水泥粉磨系统,并形成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建立由公司统一构架的营销系统,增设销售网点,严格执行到岸价格。

2005年8月,铜川项目将建成投产后,耀县基地新增水泥熟料产能155万吨,公司总产能达500万吨,秦岭水泥抢得了极其有利的战略竞争地位。秦岭水泥以三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四条湿法水泥生产线、一条特种水泥生产线,西安、宝鸡、延安等粉磨站群,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品牌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大销售 大财务 大物流 创新经营显威力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判定企业命运,决定企业兴衰,成就企业昌盛的是营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新动力。市场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既然无法改变,就只能主动适应。于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营销体制,广开思路,严谨制度,全力以赴摆好销售这盘棋子,就成为考验公司的一个突出课题。秦岭水泥“大销售、大财务、大物流”经营体制的全面推行,即是董事会、经理班子的又一项大手笔。这一改革,不久就在经营管理层面收到令人振奋的效果。

2003年销售市场曲折艰难,上半年非典的余波尚未平息,8月份陕西又遇到了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7条国道、12条省道、30个县的地方道路严重损毁,公路中断、铁路中断,延黄高速、西汉高速、阎禹公路等几大重点工程供货受阻。随之而来的是车辆限超载,运输受限。但全体员工以干克难,斗志昂扬,在巨大的压力下,用高度的敬业、奉献精神创新业绩。在6、7两月实现货款回收9500万元,8月份一鼓作气又收回货款4011万元,销售水泥18.1万吨,为公司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4年,大销售、大财务、大物流已逐步形成定势,新的管理平台效果初显,经济效益突出。销售财务相互结合,各地销售网络工作规范,区域战略意义突显。秦岭水泥先后将延安粉磨站和延安经销部整合,财务合并。把宝鸡储运公司,宝鸡粉磨站、千阳项目合并。将西安北郊粉磨站和销售公司整合。旬阳项目、安康经销部合并等,并及时建立西汉、榆林一南一北两个物流分配站,消除了多点财务费用,货款沉积现象,缓解了铜川项目、公司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困难。

骄人的业绩来自不懈的努力,当然也经历了不少艰难辛苦,饱尝了不少是非争议。

在大销售体制下,面对外部水泥市场的激烈竞争,内定销售目标压力,使销售全体员工深深感悟到了竞争的残酷压力与肩负责任的重大。销售公司制定责、权、利统一的考核激励政策,将销售任务和货款回收目标量化到各个经销部门,由部门具体量化到个人。层层落实,人人有份。同时强化内部管理,规范窗口形象,严格要求销售人员的行为举止。在业务大厅,每名员工包括领导在内,均要挂牌上岗。业务经理办公室由二楼搬到销售大厅,直接面对每一位用户。“您好,这是秦岭水泥”亲切的问候象春风一样传播着秦岭水泥新的气息,回荡在用户期盼的心里。

新的机制带来新的动力,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营销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节假日领导带班制在销售公司已形成风气,每周六周日所有的领导都是按时来到工作岗位,象平常一样,有条不紊的处理业务,接待用户。在采访中,笔者仅同主管副总经理王耀根在车内见过一面,他说:“现象反映本质,素质代表一切”。把笔者送到销售公司门前,就忙着赶往外地洽谈业务去了。

销售服务大厅

变压力为动力,踏实认真做好每天工作,真诚热情面对每个用户,这是每个营销人员时刻铭记的工作信条。西安、渭南、延安、咸阳等经销部驻外人员很少回家,他们白天黑夜跑工程,清货款,每周一还必须把当地市场信息反馈回来。进入销售高峰期,销售自提办工作量剧增,员工们从早忙到晚,时常顾不上吃喝,大多凑和着吃点方便面。管理员白建英看到班上人手紧张,就带着孩子自动顶班。这种乐于奉献,以干克难的精神,刷新着每日的销售量。

每当市场竞争中受到挫折之际,人们时常将所有的疑惑和指责都抛给了销售人员。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承受着个人的牺牲,默默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没有人甘愿退缩。每当问及为什么,一句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了这个企业,也为了我们自己”。

为了这个企业,有的员工祖母去世未能及时赶回吊唁,满眼泪水让家人代自己多磕几个头,以告慰疼爱自己的奶奶,强烈的责任感战胜了这位长孙的孝心;

为了这个企业,有的员工的孩子哭着要妈妈,而母亲却坚持加班;

为了这个企业,有的员工到重点工程投标,在外一跑就是十天半月,妻子身体不好只能自己坚持;

为了这个企业,有的员工爱人生孩子时没能在家守候;

为了这个企业,有的员工直到妻子病倒才心急火燎地往回赶;

几乎所有的营销人员都欠着家庭和孩子一笔账,面对家庭,他们深感内疚,面对企业,他们无愧人生。

大物流推动大营销,其运作模式就是大力推行到岸价业务。时至今日,在各大型工程中,用户反映一直良好,消费者受益颇多。从企业和用户的互动角度出发,给予各自所长的优质服务承诺,构架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模式,这是秦岭水泥主动适应的又一典范。形成高、中、低强度等级匹配,有利于配套供应的供货格局。大客户成就大营销,秦岭公司历来加大重点工程投标力度,中标率连年提高。其中比利时援建的陕西项目是首次中标的国际标,极大提高了秦岭水泥知名度。大服务提升大营销,秦岭水泥始终信奉“用户是上帝,用户更是朋友”营销理念。在营销、服务上真诚面对用户朋友,使秦岭水泥在业界广结善缘。“诚信为本,客户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以客户群体塑造企业经营本色这是秦岭水泥的人性化策略。可谓“做一项工程,交一批朋友,拓展一片市场”。正因为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秦岭水泥建立起了广泛的忠诚客户群体,形成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

以秦岭水泥营销中心南移为龙头,以大财务大物流为支撑的大销售体制已建立,核心是净化秦岭水泥品牌的市场环境,为用户提供更可靠,更便捷的消费服务。变革创新,秦岭人所付出的努力就是把“用户是上帝”变成了新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战略行动。

应对宏观调控 合力共渡难关

2004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度总体形势比2003年更为严峻:1—2月份电力吃紧,生产设备特别是水泥磨设备运转率极低。同时煤炭、钢材、电力等价格不断上涨,从往年每吨98元左右的煤价上涨至185元;钢材每吨上升120元;电每度上涨8厘。其中仅煤、电、钢材等上涨因素,共影响成本上涨达2000余万元左右。5月又开始限载,这对水泥行业的大吨位运输影响非常大,可以说超过2003年非典的影响,特别是铁粉、石膏等原燃材料运费增加,加之全国铁路运输紧张,更是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在巨大的困难面前,秦岭水泥党政班子在总公司、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密切合作,适时分析形势,捕捉信息,对每一项重大变化都采取相应的调整思路和应对措施,果断决策,精心组织,大胆指挥。从原材料保证进厂、生产组织、市场开拓到项目建设各个方面,都进行及时调整部署。正是由于能够及时的审时度势,将控制生产成本列为生产经营的头等大事,严格成本,开源节流成了全公司响当当的总动员令。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方面的卓越努力,公司成本总体没有呈现同步大幅上涨的趋势,反之更好的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弘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勇于拼搏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样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员工的士气。

仅以燃煤供应为例,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秦岭人奋勇拼搏的感人精神。

2003年8月,洪涝灾害不仅对水泥输出影响极大,而且在9月下旬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燃煤危机,一直制约着正常生产。在以汽运为主的主要矿点照金、秀房沟等煤矿,因山体渗水,主巷道淹没,停止供货。这下急坏了供应公司的员工。没有煤,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烧出熟料和水泥,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为了解决燃煤,原燃材料组长在国庆长假期间,连续4天蹲在煤矿督促运煤。可以说自从燃煤告急,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

为了解决燃煤,供应公司经理两个多月,不分白天黑夜的往矿上跑,办公室已内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为了取得燃煤,原材料组成员住在照金煤矿办公室,几天睡不上一个囫囵觉,时常披着大衣在长椅上凑合;为了取得燃煤,原燃材料组员工深更半夜在焦坪矿装煤,右脚被异物刺伤。

……

风雨过后方显彩虹,艰辛努力必有收获。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水泥市场的升温,公司销售形势喜人,生产经营已迎来新的良好局面,但秦岭人的精神却一刻也没有丢。

推行内部改革 广开动力之源

较全国同行业的优势企业而言,秦岭水泥还处于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管理层深刻认识到:原有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已无法再支撑起高效的发展速度,必须进行循序渐进的持续创新,深化公司内部改革,不能满足打造千万吨级水泥企业的客观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抓住陕西水泥行业整合的发展机遇,实现新的跨越。

通过近几年来的变革,秦岭水泥已初步构建了集团化运行体制,以大销售、大财务、大物流为核心,形成了管理控制中心、融资调拨中心、利润考核分配中心、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中心。各个层次的责、权、利更加匹配,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充分调动起全体秦岭人的智慧和力量,关键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效益,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人均创利水平偏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专业管理工程技术人才及高素质、高学历的精英相对缺乏、工资分配中向生产骨干和工程技术人员倾斜力度小等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弊端,公司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内部改革。并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掌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广大员工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教育,确保公司内部改革顺利推进。

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秦岭水泥内部诸多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分配激励机制为核心,大力推行三项制度改革,打破平均主义坚冰,通过注重效率的激励机制,拉开档次,提高主流队伍的收入水平,保障了公司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人员的合理收益。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工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分级培育和管理,通过改革达到“重德惜才,以人为本”、“多劳多得,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人才理念和公平的分配原则,为公司跨越式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队伍保证。

以搞活内部分配制度为重点,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岗位技能工资制,突出工资的导向功能,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工资分配形式以成本效益考核与工作业绩考核相结合。按“大营销”要求,对销售公司按“一分为三,月结季清”的总原则进行考核,按照底薪加提成的方式进行分配,明细职责,落实到人。这些改革举措如同投石激活一池春水,迅速形成了昂扬奋发的前进力量,推动着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

改革与发展相辉映,催生了秦岭水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座座用秦岭水泥建造的“丰碑”记载着秦岭人创业与发展的光辉历程。

从1956年建厂以来,秦岭品牌享誉全中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秦岭水泥建造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把幸福送到千家万户;用秦岭水泥铸起高耸大坝电站,拦住滔滔江河,把光明送往四面八方。亚运村、王府井、龙羊峡、葛洲坝、陕西广播电视塔、咸阳国际机场、秦岭隧道、西汉公路等许许多多的国家省市重点工程中,都有秦岭人的自豪和骄傲,也树立起了一座秦岭水泥的丰碑。近几年来,公司仅在黄延高速公路、西汉高速公路、阎禹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中中标水泥总量已经超过80万吨,亚洲第一高桥——黄延高速公路洛河特大桥、亚洲第一铁路隧道——西康铁路终南山隧道、全国单跨桥之最——阎禹高速公路金水沟大桥、西北第一楼——陕西信息中心、西北第一立交桥——六村堡立交桥等著名建筑工程均采用秦岭水泥进行建设,充分展示了西部水泥旗舰的风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秦岭人在发展的艰难道路上不等不靠,自强自立,抢抓机遇,创造优势,同谋秦岭水泥发展大业,正努力向着1000万吨产能目标快速跨越。

西北第一楼——陕西信息中心

亚洲第一隧道——西康铁路终南山隧道

延安彩虹大桥

西北第一立交桥——六村堡立交桥

全国单跨桥之最——阎禹高速公路金水沟大桥

西安国际展览中心

亚洲第一高桥——黄延高速洛河特大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