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打造能工巧匠队伍
——航天六院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纪实
在航天科技集团,有一位名叫张勇峰的技术工人,33岁即被评为特级技师,他来自航天六院。以张勇峰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好、能力强的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显示了航天六院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成效。
航天六院是我国唯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单位。多年来,航天六院将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做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并抓出成效。
政策倾斜 稳定队伍
在六院,技能人员人员占到50%。为了稳定这支队伍,六院出“招”不少。各单位首先从考核机制、分配制度等进行改革,将技能人员的福利待遇同工作岗位的技能、责任、强度、条件以及贡献结合起来,工资分配等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军品岗位和重点岗位倾斜,让那些干关键活、干得好、干得多的一线工人收入上得去。有些基层单位年收入最高的不是领导,而是一线工人。考工晋级、技师评审等工作也制度化。过去技师评审几年搞一次,现在每年一评。六院规定,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工资性收入、住房、培训等待遇,分别相当于本单位同等岗位、同等条件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水平。对一些优秀技术工人,采取低评高聘的方法,破格聘用。黄炳银,该院11所实验室的一名工人,通过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练就了在100分贝以上噪音条件下,能听出高速运转的泵有无异常声音的高超技艺,如今已是泵水力试验的总指挥。全院数百个一线班组,大多数班组长在35岁以下。由于政策到位,立足本岗,学习技能正成为一种风气。过去一线人员争向二线流动,现在有二线人员请求调到一线。
加速培养 提高素质
作为一个高科技研究院,六院技术工种具有广、杂、要求高等特点。在厂所,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11所作为一个科研院所,紧紧围绕培养有科研院所特色的“知识型”工人做文章。165所作为试验单位,关键岗位工人要求能文能武,工艺技术、现场技术问题处理都得精通。这些单位不仅鼓励自学,对取得与专业有关学历的人员给予奖励。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