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拆除隔离墙 架起“连心桥”
咸阳市打造开放型政府
本报讯 8月25日,记者到咸阳市劳动保障局采访时惊奇地发现,气派的政府大门已经拆除,围墙、传达室、保卫科办公室也不见踪影,不需要证件登记就可以自由出入政府大楼。
与记者同样感到惊奇的还有来市政府办事的群众。市民赫先生说,以前到政府部门办事必须先在门口传达室登记,领取通行证才能进入政府大院,如果忘了带证件,这一趟就是白跑了。现在办事不仅方便多了,而且政府给人高高在上的那种感觉也不是那么强烈了,让人感到更容易接近。
原来,这是咸阳市打造开放型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所采取的措施。记者从咸阳市“双创办”了解到,“拆墙策略”从去年11月份开始规划,今年付诸实施,政府拆除围墙,不但方便了群众,也为创文明城市、创靓丽一条街,起了带头作用。据了解,拆除围墙只是咸阳市打造开放型政府的举措之一。而从去年6月开始,该市就推行了公民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到目前已有202名公民旁听了政府常务会,涉及的内容有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议题79项。
这一做法是否影响政府机关日常工作?记者在对政府机关随机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部门认为拆除围墙后和以前没有多大区别,并不影响工作。“其实早都该这样了,到政府来就是为了办事,没事咱也没有必要来。”一些市民对政府的举措感到满意。
政府的围墙拆了,一座传递民意的桥梁架起来了。咸阳市劳动保障局仲裁信访科科长张建华介绍,8月份来咨询政策的职工明显增多了,他们除了认真耐心给予解答外,对不属于劳动部门管辖范围的事情,则给职工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据悉,在建设开放型政府过程中,咸阳市积极构建“大信访”机制,把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并建立了领导干部下访机制。在基层构建预防协调机制,做到了县有专门机构、乡有专职干部、村有调解组织,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工作体系。近两年该市的信访案件下降了,到省城西安上访的群众少了,信访量在全省10个市中一直排在后位。
本报记者 焦晓宁 实习生 王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