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20日
工会新闻
03

真情谱就和谐曲

——来自陕西省电力公司宝鸡供电局打造“二保”服务品牌的报告之二

(上接一版)“车上不去,我们有两条腿!”队员们背着抢修工具,徒步一个多小时终于赶到现场,很快排除了故障。2004年8月17日晚九时许,一场罕见的狂风暴雨袭击了宝鸡市区,赵二宝和紧修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就冲进了雨夜里……这是一支以劳动模范、服务明星赵二宝的名字命名的光荣团队,这是一个有着爱岗敬业、善待用户优良传统的战斗集体。同年四月间,赵二宝值完夜班,回家刚躺在床上,电话又响了起来,西山固川(离市区35公里)一台变压器缺一相电。他立即穿上工作服来到班上,要和大家一起去处理。青年工人王义说:“你不要命啦,西山这么远,你又是四十多岁人啦,我们去就行了。”赵二宝说:“咱们班满打满算才10个人,你们也是连轴转,我休息也是睡不着,不如和大家一块去。”到了那里送了电,水泵、磨面机的马达声重新轰鸣时,村民们乐得把车团团围住,非让他们吃完饭再走,可最终还是被他们婉言谢绝了,这不仅因为他们有纪律,还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累、太忙了。

像这样的事,他们每年都要摊上好多次;像这样的事,在他们看来是普通极至,但却件件感人至深。陈仓区西山,地处大山深处,昔日吃水靠驴驮,吃面靠人推,点灯出山买煤油,天黑人歇盼天明。98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供电职工圆了西山人民的“光明梦”。可抢修却成了难事,进山一次,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半天一夜。路上渴了,他们饮溪水,饿了,啃几口干馍……这些年来,他们硬是靠着自己的赤诚、真挚,抢修、保护着这条“光明线”,使西山的水泵、磨面机马达永远欢唱着,沟沟岔岔农民兄弟的灯盏永远明亮着。供电职工与人民群众之间鱼水情深的佳话,在社会上广为传诵。

最忙的是坏天气,线路常遭毁损。冬雪天,狂风怒号,爬电杆,又滑又冷。有时干完活,冻得嘴唇都是硬的,只能立刻钻进车里打开暖气,暖和暖和。一年每人四身工作服,可谁也不够穿,且每件衣服都被磨烂。夏天,他们顶着烈日酷暑,汗水如雨滴一般往下落,干完活,脱下的衣服可以拧出水来……可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叫累。

“电”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人称“电老虎”。在工作中他们虽常常念叨安全第一,但为了完成任务,有时候又不得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下雨天,电杆是湿的,上,很危险;不上,百姓的满意又从何谈起。他们不忍看到群众期盼的目光!为了搞好服务,缩短抢修时间,他们不断试验、实践,终于尝试成功了高压带电作业,可练得十年功,用时几分钟,谁又知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呢?为了服务,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他们的座右铭是:服务是宗旨,满意是标准,份内是职责,份外是奉献。有求必应,是他们的一贯做法。为了让群众满意,他们接到报修后不推诿、无怨言,还主动延伸服务,该他们管的,尽力做好,不该他们管的,用户有需求看到了,听到了,也照样尽力解决。他们每年要处理各类故障4700-5700件。而每一件都是在用智慧与“电老虎”周旋、抗争,和高耸入云的电杆相伴,和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艰难、艰辛,远非普通人能想象得到。

为了将优质服务落到实处,他们还为一些残疾人和军烈属办了“连心卡”,他们的灯坏了不但免费修理,而且随叫随到。如今,二保紧修服务队每个人手中都持有一沓沓“家家乐、户户亮”连心卡。他们成了市区烈军属、孤寡老人家的常客,要害用电区域常常有他们服务的身影和足迹。他们时刻把群众困难挂在心上,“我是二保服务队的,有事请找我”。这在服务队职工中不仅早已是一句常用语,而且早已成了一种无私奉献的自觉行动。

“一保客户满意,二保政府放心”——简短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这个群体人无数的艰辛与汗水。为了这12个字,他们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家人生病了,顾不得陪伴;孩子的学习,没时间辅导。亲情淡了,人情少了,但当他们排除了一个又一个故障,使徘徊在黑暗中的人们重见光明的时候,他们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股热浪。感动始终是一份崇高的养分,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品尝着那份深深的满足与快乐。

青年工人李义,父母过去在供电局工作,自己从小在供电局长大,小时候,总觉得维修班的叔叔工作特别轻松,很羡慕他们。后来自己真正来到紧修班后才觉得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样。李义的母亲身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年两次去长沙看病都是靠父亲把母亲从六楼背上背下。人常说养儿防老,现在该是他尽孝的时候了,却没有时间照顾母亲。他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当得很不称职,很不孝顺。紧修队有三四个年轻人先后成家,但婚假也都只休了4天。有个青年准备结婚,新房装修都是未婚妻一人操劳,女孩埋怨地说:“倒底是你装修房子娶我?还是我装修房子娶你”。他们过年过节无法和家人团聚,法定的年休假也几乎没时间休。队里有个职工的妻子怀孕了,每星期都要去医院作产前检查,但他却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同前往。平时他们都记不起当天的日期和星期,只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该上班。问他们什么是最大的需要?他们天真地笑着说:“有时候觉得能给我们一整天的时间,让我们好好睡一觉那可就是最快乐、最舒服的事了……”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听到供电工人这样朴实无华的要求,记者怎能不为之感慨,不为之动容呢?

在他们的一次周末工作小结和安全学习会上,记者来到了他们中间,看着这些年轻而富有朝气且青一色的男子汉们,听着他们讲着自己曾经的理想和现实中的许多故事,我真的被这个群体深深感染了,我寻找到了来前很多置疑的答案。他们大多还是青春的年龄,有的年轻人喜欢玩摩托车、染头发,有的还入时地想要戴耳环、纹身,可为了工作,他们放弃了这一切本该属于他们的自由。队里年轻人业余爱好多,比如书法、弹琴、吹萨克斯等,但因工作机动性太强,经常倒班,这些爱好也随之淡化了。相当有个性、很高傲的人,到了这里,也变得越来越温顺了。人们都说部队是一个大熔炉,是一所大学校,紧修队中也有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战士,他们说这里比部队更能锻炼和考验人,部队只需要承受艰苦就行了,而这里往往还要承受误解和侮辱,有时甚至是打骂。他们中有的是父母疼爱的独生儿子,可父母需要时却不能常伴左右,尽尽孝心;他们中更多的是孩子的父亲,可他们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节假日、星期天。有时不能按时回家,家人总免不了多一份牵挂,可当拨通电话无人接听时,家人就知道他们一定正忙着或在高杆上攀爬不便接听。风雨夜时,他们有时也会接到自己家或亲戚家电出故障的电话,可每每此时,他们都会先把客户们的故障排除完才去处理自己家中的故障。这是什么,这就是公而忘私!去年八月的一个风雨夜,他们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原以为又是故障电话,可当客户说出:“同志,我只想对你们说请你们注意安全,你们在夜间的大雨中,在高高的梯子上为我们抢修故障,有多么难,多么危险。我只想说一声,请你们多加保重!”的一席话后,他们被这份关切之情深深地感动了。至今说起,那份喜悦便又从他们的心中溢出跃上脸颊,我有幸分享了他们的喜悦。

这些男子汉们告诉我,他们都曾有过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每个人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是他们的队长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身教重于言教的焊枪,把他们牢牢地焊接在了一起。当他们穿上这身衣服,他们便不再属于自己,他们的名字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二保紧修服务队。虽然在紧修服务队很苦很累,可他们却从来没有后悔过。这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承受的团结拼搏的集体。他们的理想在这里得到升化,他们的青春在这里流光溢彩,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得到体现,他们追求和谐服务的目标信念不会改变。“优质服务是一个包容性很大的概念。”市区分局党支部书记马宽让分析说,1990年以来,电力服务似乎经历了“从一般服务到优质服务、再到品牌服务的变化过程;而品牌服务的更高追求,应该是‘和谐服务’”。

说来也巧,就在我伏案记录他们的事迹时,正好赶上了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我所在的住处突然断电,但我没有忍心去拨通那部我所熟悉的电话。因为我实在不愿再为繁忙的他们添一份辛劳。我知道此刻他们一定又会全体出动,巡查忙碌在风雨中。这个夜晚,对于他们一定又将是一个繁忙而无眠的夜。如今陈仓父老惊奇地发现:断电漏电等现象明显减少了。他们由衷地感叹道:二保紧修服务队,咱老百姓放心!

为人民创造幸福的人,人民回报的总会是崇高的荣誉。自1998年来,紧修服务队先后19次荣获全国、省、市“十佳优质服务明星”、“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佳评差最佳班站”、“陕西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岗”、“服务标兵”、“学雷锋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成了宝鸡供电局的金字招牌,“二保紧修服务队”的更名,使这面旗帜更加鲜艳无比。

10位汉子,大多正是火一样的年华,10位汉子,年龄不一,性格各异,可他们内心却滚动着同样沸腾的热血。他们穿起了金黄色的工作装,就穿戴上了一种紧修、抢修、服务的责任,在寒风里,在暴雨中,在闹市,在大山,传颂着文明,播洒着光明,奉献着真情,而自己却收获着寂寞与疲惫、辛劳和伤痛。他们默默无闻、成年累月地忘我劳作,才确保了陈仓大地的光明、生机、温暖、红火与和谐发展,他们用自己的无悔奉献唱响了一曲“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凯歌。正是由于服务队队员出色的工作和良好的形象,使宝鸡供电事业得以有效改善,在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彰显了企业特色,光大了行业形象。

(柳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