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发射前半小时——我们打开安全装置
是我们航天四院的三名职工在发射前半个小时打开了神六的安全点火装置系统……”当昨日上午九时二十分,随着“神六”的成功发射,在航天四院收看电视直播的现场,就传来该院试验队队长余海林从酒泉发回的喜讯。此次发射,四院除提供逃逸发动机系统外,还担负为“神六”安全系统“解锁”的任务,而安全点火装置是首次在“神六”发射中使用。
昨日上午,不到九点钟,在航天四院科技楼多功能大厅,大家心情激动地等着看电视直播。当火箭冲向高空的刹那间,大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起飞后120秒,是整流罩分离的时间,这段时最让四院职工担心。来自航天动力机械厂的职工李雅洁说:“火箭发射后,他们的逃逸系统是首先工作的,所以大家心里特别紧张。”当电视上说发射成功时,大厅内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曾参与逃逸发动机研制的李树海激动地说:“从神五到神六,从一人两天到两人多天,它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已有了飞速的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在逃逸发动机原总设计师陈立学家,他正在收看电视,他说他从前天晚上就开始看关于“神六”的新闻。在发射成功后,他女儿陈红斌从酒泉打来报喜电话。电话传输着两代航天人的共同喜悦。据记者了解,昨天,航天四院的中小学校、机关处室、工厂车间,都在收看电视直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现场,航天四院有33名人员在工作。据四院试验队队长余海林介绍,他们有15名工作人员在离发射塔1.5公里一个小山头的技术厂房观看发射经过,在“神六”升天时,是第一批欢呼的人。由于云层厚,能见度低,在发射半分钟后,火箭就钻入云层。在火箭发射前半个小时,他和王瑜、方卫三人才从发射塔上撤离,他们主要是解除火箭的“安全点火装置”,解除后火箭才能发射。他还说,那儿的风雪很大,在11日夜里,他们还在冒着风雪做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