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18日
头版
01

李大开的“变速”经

9月28日上午,由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建设的第三生产基地达产后,可形成年产15万台(套)重型汽车变速器齿轮生产能力和5万台重型汽车变速器总成装配能力。对总经理李大开而言,该项目的竣工投产,距离他做成中国最大的汽车齿轮企业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然而,又有谁感受过李大开当初的窘境和压力呢?!

陕西汽车齿轮总厂(法士特前身)是1968年建成的“三线”企业,主要任务是为军用越野汽车配套生产变速器及各种汽车齿轮和锻件。陕齿经历过经济过热造成的“繁荣兴旺”,也承受了1995~1999年行业不景气带来的窘迫困境。到李大开出任厂长的1997年,企业严重亏损,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连续4个半月发不出工资。

残酷的现实使李大开明白:陕齿总厂要想突出重围,只有在创新经营机制上下功夫。为此他顶着重重压力,先取消了干部行政级别,打破了干部和工人的界限,中层以上干部全面实行聘任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放津贴,实行多劳多得;制定了《厂内退养、待岗、下岗的规定》,减员分流700人;对生产一线定额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将医院、学校、后勤服务等部门推向社会,自负盈亏;精简干部队伍,中层以上干部人数由183人减为91人。2001年又对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企业从此焕发了活力。

2001年,湘火炬以1.31亿元人民币现金获得了法士特51%的股份,从此,法士特的研发投入每年以近50%的比例增加,2003年,其研发投入已达2000万元。脱胎于伊顿技术的富勒变速箱是法士特的第三代产品,对这个平台的消化吸收,使其技术能力获得了质的提升,它已经在伊顿变速箱的基础上开发出十几个衍生品种。

在李大开心里,他的最大追求是“将公司做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汽车齿轮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和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目前,法士特重型变速器产品已发展到20多个系列数百个品种,广泛匹配载重量8—50吨之间的各种车型,被东风、一汽等40多家主机厂选为定点配套产品。并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年产36万台富勒变速器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名副其实的小巨人。

“我们将来不会局限在重型汽车,还要做轿车变速器,做自动变速器。我们要以科技创品牌,让中国的变速器在世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李大开这样展望未来。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