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19日
头版
01

迎接核地质的春天

——访陕西省核地质调查院院长郭三民

“属地后,我们面临的困难太多了。说真的,我们原来是分钱的,是专家,说话也是响当当的,现在却要看市场的面子。”想起五年前属地改革时的情景,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院长郭三民非常激动。陕西省核地质调查院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原核工业西北地勘局,2000年划归陕西省管理。属地化后,国家项目没有了,很多的人员富余下来,怎么走?往哪儿走?成了最大的问题。

当时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也有人来请我走啊,我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人家出口就给我20万的年薪,还给住房。但是我考虑到,核地质是我的事业,走了,一辈子就再也拾不起来了。那时我们考虑最多的问题是如何留住这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我们坚信核地质的春天一定会到来”郭院长说。

2000年5月1日,地调院成立了,当月所有人员的工资停发。“这在当时震动是很大的,说真的,我们做领导的也不想这样做,这也是给单位的人一个信号,市场化的道路要走了。”郭院长说。地调院成立的当年,就获得了一个大单子,负责给辽河油田的水文地质勘查服务,利用核地质这块响亮的品牌,在第一年产值就达300万元。“第一炮打响了,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很多。也坚定了我们搞这行的信心,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职工比机关的人员还拿得多,奖金比机关还高,这都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

在发展中,地调院还果断地决定调整产业思路。2001年,成立了核工业工程勘察院,并在2002年获得了工程勘查综合甲级资质。面对蓬勃发展的建设市场带来的机遇,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同时拓展市场的宽度。这几年,不仅在自己所属的核地质找矿领域内成绩突出,先后给国家提供了两个大型铀矿床,还提供了金矿床、钾盐矿和煤矿床等。而且利用很高的技术手段获得了一些回报。“我们在内蒙古有个金矿,虽然品位比较低,只有0.3%,别人看来就是废石矿,但是我们利用新的选矿技术,每年采10万吨的矿石,照样有收益。”郭院长自豪地讲。

郭院长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带动工民建岩土工程勘察发展。去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地勘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此外,水利防洪工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业开发和其他技术服务也将是地调院在未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说,“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会迎来地质业的春天。”

本报记者 张满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