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待人
·李文举·
近日我读了清代青城子的《亦复如是》一书,其中《古董店》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也值得当今风头正健的经营者和消费者注意,故而记之。
《古董店》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有一家古董店里出售一件羊脂白玉壶,精致完美,年代久远。有一位乡下人来到店里,看了以后要买,问店主要卖多少钱?店主说,三百两银子。乡下人说,太贵了,给你三十两怎么样?店主瞧不起这个乡下人,鄙夷地说,三十两,哼,三十两只能买这把壶的嘴嘴!乡下人一听,唤身边仆人,叫从囊中取出银子三十两,给店主,随即用烟袋锅敲下壶嘴,拿上就走。店主一看,岂肯罢休,两个人立即大吵了起来。乡下人说,我就是照你的话办,只买这壶嘴,你怎么反悔?这时过路的人都围进来看热闹,也都谴责这店主的不是,认为他藐视天下人太甚。店主没有话说,只好看着乡下人握着壶嘴而去。
作者对这件事写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乡下人不对,其行为在于炫耀自己有钱,“何必以三十金市一无用之壶嘴。谓店主失言耶?又何必因一言不合遂令一完美之玉壶竟至无用。其意不过以我失仅三十金,而店主所失固多。此等居心尚可问耶?”
另一个故事是:有一位有钱的人,平日自奉节俭。寒冷的冬天,只穿一件破旧的布袄,头上戴一顶旧毡帽。凡是见到他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富人。有一天去剃头店剃头,剃头匠以为他是乡村里的愚人,于是草率地给剃完头了事。这位富人对着镜子照了照摇摇头说,不好不好!说罢从衣袋里掏出二百文铜钱给剃头匠就走了。过了半月,这位富人又来剃头了。剃头匠十分热情,“屈意奉承,轻剃细修,竭生平之技犹恐稍不当意。”剃完头后,这位富人只给了八文铜钱。剃头匠说,前一次给你剃头,对不起你,很草率,但你赏给我那么多钱。今天我精心给你剃修,自信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怎么反倒给得钱少了?这位富人说,“今日剃头钱前已开发了,今所开发乃前日剃头钱也。”
有人说,剃头匠是市井小人,见了乡村淳朴的老实人,每每欺侮。这一回得到富人这么一番处置和嘲弄,也实在大快人心。可是作者最后对这两件事,归结成这样一句话:终非忠厚待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