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的发现者
·本报记者 柳江河 王春雷 摄影·
1965年的9月13日,镇国之宝——何尊在宝鸡被发现。四十年过去了,近日记者采访了当时与何尊有关的事,让人们永远记住:
何尊的发现者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有件镇馆之宝——何尊,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乃国家一级文物。摆放在该馆显著的位置,每天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此参观过,对此物的历史价值给予很高的评价。那么这件国宝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如何与众人见面的?
何尊的发现者是原宝鸡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王光永。虽说他已去世二十年了,但在他的家,记者翻开他对西周历史文物研究的一摞摞书搞、照片及解读的遗作,惊叹之中是钦佩。1960年,宝鸡市博物馆刚成立不久,文物人才非常缺乏。王光永从市政府秘书的岗位上调到博物馆工作。老王在大学学的是文史,对西周的历史情有独钟。他经常到农村宣传文物保护的知识,调查发现文物。就连废品收购站也是他常光顾的地方,几年时间他从废品堆中抢救出一千多件重要文物,其中有些文物是国家一级品,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从废品站中抢救出国宝
1965年9月3日下午,王光永又来到龙泉巷废品收购站,在一堆废铜堆上,见有一件铜器重近30斤,造型宏伟,很是特别。他掏出手绢细细擦拭,饰纹华丽,此物非同寻常:“方形圆角,下附圈足,口圆外侈,状如喇叭。通高39厘米,口径28.6厘米,腹围61.6厘米(见上图)。自口沿至腹底,有四个镂空脊棱,把器物分成四等分。通体有花纹。口沿下,以四个脊棱为中线,有四个蝉文。再下为四个蚕纹,蚕身蜷曲成S形。提前有横山字和正山字形纹。腹上纹饰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以两个对称的脊棱为中线,有两个大饕餮,围器腹一周。饕餮的眼、眉、鼻、口、角均突出器外,状如浮雕。角有节,卷曲成涡纹形,角尖部分镂空,高高翘出外面。角下为两道粗眉,像新月一样贴在上面。眼珠突出,中心有小圆孔。下部亦为饕餮纹,形状大体和上部分相同。器周身底纹为细雷纹与三角纹。圈足光素,无纹饰(这是王光永发表在1966年1月《文物》杂志的一篇文章)。”这件文物就是镇国之宝——何尊。
废品站的工作人员当时正要将其砸烂,装麻袋。王光永以一个专家学者的敏锐和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感,马上意识到这件国宝的价值,立即阻止,向他们宣传这件珍品的价值,要收购回博物馆。当时的价格是30多元,王光永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立即与博物馆联系。天已擦黑,他怕有闪失,就一直守在一旁,直到馆里的同志来,与他们一起将这件国宝抬到博物馆。文化大革命中,王光永怕何尊等文物能遭到破坏,将其埋在地下,他几乎是拼上命保护了馆藏文物。
何尊——镇国之宝
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王光永的文章发表后,何尊的发现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尤其是对西周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1975年,国家将一批国宝级文物精品共100件,调到北京,存放在故宫,准备出国展,其中有何尊。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只听过,没见过何尊,对其特“钟情”,反反复复看个不停。觉得这么大、造型这么好的器物,为何没有文字?他无意间,用手在何尊的内壁底部摩擦泥土和铜锈,感觉有异样,像是文字。立即采取除锈措施(当时只有北京有),发现有铭文122个字,内容相当重要,上面记录了一段西周周成王的历史。内容大意是:在周成王五年(即公元前1098年4月)一位名叫何的周王室的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城,受到周成王训诰和赏赐,何用受到的赏赐,购置“吉金”(碎铜),制成铜尊,记载这一重大宠荣。从此,饕餮纹铜尊的名字改为何尊。国家文物局也取消了何尊出国展的安排。
在记者问到何尊的历史价值时,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馆长段德新是这样说的:何尊发现铭文后,身价倍增。虽说专家在一些细节上争论不一,但一致认为其价值极高:证实了周武王灭商后,就有了在洛阳这一他认为的天下中心建立都城以镇抚殷商遗民和大片刚被征服的东夷各国的战略意图;此器作于成王五年,以实物史实为解决史学界关于周公摄政七年是包括成王在位数年之内的历史课题提供了直接材料;尤其重要的是铭文证实周成王要迁居新建的陪都成周并已见诸行动,与成周(洛邑)兴建有关,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河南地方史、城市建设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两个字作为一个词组,第一次见诸于文献,也就在这篇铭文里。当然,那时的“中国”仅指天下中心河南一带地方。但就这一词组的出现,意义非常重大。何尊不仅成了宝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且是国家的镇国之宝。从考古学的角度讲,何尊也由此成为西周成王一朝青铜器的标准器,其声名鹊起,享誉海外。
1980年,国家组织的“伟大的中国青铜器”展览,到美国进行友好交流访问,因为有何尊在内,保险费高达3亿多人民币。以后又相继赴日本、法国等国家交流展出,何尊的外展保费高达3800万美金。根据铭文和何尊的出土地点,不少专家认为:何尊的主人何,很可能就是周初被封为诸侯国西虢的始封人,文王之弟、武王之师虢叔的后代。因为,宝鸡就是周初的西虢。
四十年过去了,何尊的发现揭开了一段历史秘密,但人们更不会忘记何尊的发现保护者——王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