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展翅在新的航线上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改制创新纪事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结果,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98.55%的就业率,名列全省65所高职高专院校之首。这个结果让同行大吃一惊!因为前几年该校还被当成“包袱”甩来甩去的,学院的教室破破烂烂的,每年的在校生也就四五百人,教师的工资都难以发放。仅仅几年的功夫,该校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校生目前有5000余名,连续两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是什么让昔日这个面临关门的学校重新展翅在新的航线上?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春风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生机。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82年,隶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最早是集团公司的职工大学。在走市场之路时,曾一度掉队,生源下降,教师工资常常不能按时发放,是集团公司每年要扶贫的重点单位。在此种境遇下,集团公司曾把他们当成沉重的包袱送给地方管理,看到这个烂摊子,当地政府也不敢轻易表态。与其这样被甩来甩去的,还不如自我加压奋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教育也在转轨和重新布局。陕西航空技术学院敏锐地抓住了教育部关于独立建制的成人院校可以改制为高职学院的机遇,作出了“举全校之力,创高职学院”的目标。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他们一举改制成功,成为陕南地区唯一一所高职教育学院。
改制成功了,但要走的教改之路还很长,为此他们提出了“打造航空名校,培育厚德英才”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以就业率高低来检验办学效果好坏的标准,走市场化、开放化的办学新路,主动和企业联合办学,创建了一批实训实习和就业基地。学院领导高瞻远瞩,本着“现代、超前、一流”的思路,对内部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和充实,仅去年就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学生生活中心以及实验室、计算机中心、语音室等,使学院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2004年新增设了数控设备维修技术等五个社会需求量大、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专业;以省教育厅批准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两个试点专业为机遇,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同时,他们加强校内实训室、实习工厂的建设,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和陕飞集团、四川长虹集团、深圳航盛电子集团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进行合作,创建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扩大学生稳固就业的道路,不断开拓就业渠道。
质量生存,竞争取胜。他们进一步完善全员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剥离富余人员,充实教学一线;分配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逐步拉开各类人员的分配差距,把干部的德、能、勤、绩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良好局面。目前,该校占地276亩,设有6系2部,学院图书室藏书达30万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正以雄鹰的姿态,在高职教育的航线上展翅翱翔。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