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比天价医药费更让人担忧的……
·李泓冰·
这些天来许多人都在关注发生在哈尔滨的“天价医药费事件”,人们在等待着哈医二院给个说法,等来的却只是失望。病人8月初去世,距今已经4个月了,央视在11月21日披露此事,也过去了半个月。然而,从院长、主任到医护人员,不是“理直气壮”,就是选择沉默。唯一例外的是主治医生王雪原。促使他“站出来说出事实”的,是“一个人做人的底线”。尽管他深知这要冒被指为“背叛”的风险。
由天价医药费暴露出的管理之漏洞、体制之弊端,已成众矢之的。然而王雪原的话,却让人深长思之:一个管理不善和需要改革的体制,引发天价医药费固然可怕,但是,更可怕、更令人忧虑的,却是一个职业的道德操守的失守。
中国有句俗话:“医者父母心”。神农、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医生以仁者之心,回春之术,一向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也有医生在开大处方之际,手不软、心不慌,让百姓难以信任。据媒体报道,发改委有位负责人说,这样的医生无异于“拿刀抢人”。可是,真正拿刀抢人的,有法律可以制裁,多数也惶惶不可终日。而那些开大处方的医者呢?有的却理直气壮,心安理得,以“行规”安慰自己,以“体制原因”开脱,汲汲于逐利之举,浑不为失去患者信任为虑。相反,敢于站出来揭穿真相的医生,却担心会被界内视为异类,甚至被排斥出医生队伍。
医疗体制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为中国百姓心头所系,可是,疗救医界的职业操守可能更为急迫。把所有板子都打在医生身上,或许有失公平,其实,由体制之弊带来的业界职业精神失守,并非仅仅局限于医院。倘若一个职业医生在工作时却走向自己职业精神的反面,且不以为耻的话,才是真正令人心悸的后果。鲁迅说过,“失望也会渐渐的侵蚀善良的人心”,长此下去,职业精神失守的人会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应的改革还能再等下去吗?